記者來信:使用社區健身器材也要注意安全
新華社記者賴安林
近年來,越來越多城市社區安裝了健身器材,這些健身器材在給人們的運動娛樂帶來方便的同時,讓人沒想到的是它們居然也會給社區居民的安全帶來隱患。
 
;
造成種種隱患的原因就是使用不當和缺乏管理。
記者走訪蘭州市居民小區,看到許多小區都安裝了健身器材以方便人們健身娛樂。然而記者也發現有一些健身器材上沒有詳細的器材使用說明,也沒有專人管理這些器械。
據蘭州當地媒體報道,2004年11月,城關區皋蘭路某社區,由于不明白健身器材正確的使用方法和沒有大人照看,一個4歲的小女孩在玩健身器時,頭部插入健身器梯子橫擋上的欄桿,被活活卡死。
采訪中,記者還發現許多人特別是孩子在玩健身器材時很隨意。蘭州某學校的家屬住宅區,記者在一臺健身器旁問幾個十幾歲左右的孩子有關如何玩的問題,孩子們一臉茫然,因為他們平時的玩法就是在健身器上爬來爬去。器械橫檔間較大的間距讓他們有些吃力,由于底部的橫檔離地面較高,孩子們最后的動作多是跳來跳去。而這個器械的正確使用方法是鍛煉者背對健身器,手抓上面的橫桿然后抬起腿做腹部運動。
一位居民對記者說,自家門前放的磚經常被孩子們拿走,最后才明白是由于新安的健身器過高過大,孩子們拿他家的磚來墊腳了。
記者看到,一個用來鍛煉上臂的健身器顯然“海拔”過高,鍛煉者要使勁才能抓住上面的橫桿,小孩基本上與它不“般配”,這樣也容易造成危險。社區居民建議,在安裝健身器材時,施工單位要以合理的設計和方便居民使用的準則來施工。
記者在蘭州許多社區內的健身器材上都看到“兒童禁用”或“十歲以下的兒童應在大人監護下使用”的警示字樣。但記者發現,玩健身器的大都是孩子。
面對健身器材可能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家長們說出了他們的擔心,孩子在玩健身器時家長不可能隨時都在身邊守護,讓他們完全不碰健身器也不可能。因此,他們希望有關部門能把好健身器的安全關,更希望社區有關方面能出面管理這些健身器,不要讓社區的健身器材成為家長的心病。
社區負責人祁紅說,沒有健身器時,社區居民鍛煉身體只有跑步等單調方式。有了健身器材后,居民們在享受運動快樂的同時,卻也有了安全隱患。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引導居民合理使用健身器材,管理好健身器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