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年開始,
醫學檢查報告相互認可制度率先在杭州市11家市級醫院和今年新成立的兩家民營獨立醫學檢查機構中試行,以后將逐步向在杭部隊和企事業單位職工醫院、民營醫院等推開,此舉意味著杭州市民去醫院看病將徹底告別重復檢查、重復花錢的時代。
這個“醫檢報告通用制度”,對患者確實是件好事。因
為各種因素,患者在一所醫院首診之后到別的醫院就診,也是常有的事。但是一直來,即使同一城市的醫院之間,醫檢查報告單也是互不通用。為了獲得就診醫院認同的醫檢報告,患者只好重復檢查。不少醫檢都需要大型醫療設備,檢查一次價格不菲,而且有些醫檢對患者還有特殊要求,需要預約檢查時間,更不必說相當一部份醫學檢查會對患者帶來痛苦,并對人體造成輻射等傷害。另外,對同一種疾病,不同醫院的重復檢查于醫療資源而言也是一個浪費。現在杭州市將實行的醫院間醫檢報告通用制度,稱得上一舉多得,理所當然會受到公眾的歡迎。
一直以來,醫療領域的檢驗檢查項目,其利潤之高眾所周知。也正因如此,醫學檢查甚至被一些醫院當成了斂財的手段。而杭州市醫院間醫檢報告通用,則不僅減輕了患者經濟負擔,對遏制醫療單位借醫檢牟利的不正之風也有釜底抽薪的作用,對醫療行業的自律規范也是一個促進。
醫院走進了市場,也要講經濟效益,這不僅無可非議,更是天經地義。但是醫院作為公共衛生資源,又有其特殊性,什么時候都不能忘了“公共”二字。這些年來,醫療費用的增幅遠遠超過了居民收入的增幅,看病貴甚至看不起病已成為老百姓普遍的感受。據衛生部最新的調查結果,在近十年來,我國居民衛生服務需要量持續增加,但因經濟困難未治療者的比例均接近四成。如何把過高的醫療費用降下來,也許涉及方方面面,又是一個“系統工程”,然而正因為涉及方方面面,所以尤需方方面面從自己這一方這一面做起——從這個角度看,盡管新聞來自杭州,講的只是杭州的情形,然而其意義也己超出了杭州一地。(奚旭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