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福州1月1日電(邱泉盛、蘭平)福建福州市閩侯實驗小學的40個“好孩子”日前在公開課上盡興表演,贏得福州市普教室及福州市五區八縣各小學老師的一致好評。但令人痛心的是,該班另外29名盼望上公開課的“差生”,卻被老師留在班上做作業。據稱,這是因該校老師擔心“差生”壞事、為
保全學校和班級的榮譽不得已而為之的。
下課了,剛參加表演的小朋友意猶未盡,笑著鬧成一團。另外幾名學生則在教室里坐著,我們走近他們時,他們臉紅了,其中一個委屈地說:“老師本來叫我去,我還準備了打鼓節目,可被換了下來。”旁邊的同學說,他在課堂上“講話了”。
在音樂公開課上表演了節目的一位學生驕傲地說,每次上公開課她都能被選中,因為他們“聽話”“會表演”,班干部一般都能去。她指了指3名男生說,他們平時太調皮了,上課愛講話、愛搗亂,才沒被“選上”。
該班一“差生”家長陳先生說,有一天晚上孩子回到家,書包一扔,氣呼呼坐在凳子上,作業也不做、飯都吃不下。再三詢問下,兒子才說出原因:公開課沒有被老師選上、不讓上。陳先生說,學校這種區別對待的做法嚴重傷害了孩子和家長的自信心。
一老師透露,校領導十分注重學校形象,一有來賓,必屢次交待,每次開課時都特別緊張,最怕調皮學生“壞事”。她說,現在的孩子靈光得很,冷不防就冒出個問題讓老師下不了臺。一二年級的“搗蛋鬼”特多,他們成績不好,想通過大吵大鬧來引起同學注意。
據該校陳校長介紹,該校自2002年列入福州市課程改革閩侯實驗區,經常上公開課。這兩天,福州市普教室領導及福州市五區八縣各小學老師一行90余人到該校聽課。日前,二年級4班的音樂公開課,班上所有學生都去上了。
福建師大教科院林少玉教授認為,不讓“差生”上公開課的做法是不妥的,此舉“假課”讓真正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被掩蓋起來,對課程改革這樣一個大事業,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二年級的孩子心理尚不成熟,學校差別對待會使他們產生自卑感,往往“破罐子破摔”。這樣做,雖然暫時保全了學校和班級的榮譽,但也將拉大“差生”與“好生”的距離,最終對學校的生源造成影響。
林教授說,課改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差生”迎頭趕上,老師要一視同仁,特別呵護那些“差生”,他們的心靈更脆弱。
特約編輯:張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