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辭去個把院長并不需要太大的勇氣,金庸的勇氣更多地體現在他對自己學問的把握上,“不夠好”、“也教不來”,筆者沒有聽過金庸先生的課,但金庸先生既然自認不行,想必也有他的道理。
以寫大俠出名的金庸先生至少還可以做另外兩種專家,那就是辦報紙和寫時評的專家。功成名就后,金庸先生
很快有了另外的位置———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歷史教授,還招了些博士生,這本身就需要難得的勇氣。寫小說時評、辦報紙,都需要一定的專業本領,但是這些本領并不是成為一個歷史學家的必要條件。換句話說,如果一個歷史學家轉行開始寫小說或者辦報紙,或許有成功的可能,但一個小說家忽然想成為歷史學家,難度非常之大。也就是說,黃仁宇,甚至王春瑜想寫武俠小說的話,說不定能成功;而成年后的古龍、臥龍生想做歷史學家,幾乎沒有可能。職業無貴賤是不錯的,但門檻有高低,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尤其像金庸那樣,以古稀的年齡和愛好者的身份直接成為歷史學教授,合格的可能更是難上之難。
從這個角度來說,金庸先生當年運動進浙江大學做學問、招博士,一方面反映出老先生的進取心,另一方面也說明他非凡的勇氣。
昨天的新聞(見本報昨日A16版)說金庸有辭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的意向,金庸說:“我在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收了幾個博士生,不夠好,我現在也不教了,還把院長的官辭了。我這個人當官,不行。拜師,我很愿意;讓我教別人,我就不愿意,也教不來。”這些話讓我很吃驚,因為還沒聽過其他任何院長級的人物表示過自己“不行”的———當然,我認識的院長太少也是原因之一;同時我更加佩服金庸的勇氣了,如果說他老人家當年成為博士生導師的勇氣算是第一層,還多少讓人覺得他有點不自量力的話,那么現在他的勇氣已經天翻地覆,讓人不佩服都難了。畢竟,不是每個人———尤其是名人———都愿意承認自己水平不足,不知道有多少不稱職的人賴在位置上不肯下來,全然沒有金庸的大家風度。
其實,辭去個把院長并不需要太大的勇氣,金庸的勇氣更多地體現在他對自己學問的把握上,“不夠好”、“也教不來”,筆者沒有聽過金庸先生的課,但金庸先生既然自認不行,想必也有他的道理,雖然從“我也不愿意”幾個字能讀出些無奈來,但還是要為金庸叫一個好。
王小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