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庸先生正式提出辭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和博士生導師的職務,并在21日得到了浙江大學的確認。對于這一轟動消息,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董健教授昨天接受記者采訪時,長出了一口氣:“一場錯位終于結束了!”
從金庸1999年被聘為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直到日前正式辭去院長職務,董健對于金庸的這
一持續了五年的“院長之旅”可謂了如指掌。董健甚至早在十天前就已經聽說了這一消息:“去年,我就在媒體上對金庸的‘院長’頭銜提出過質疑,媒體當時以‘南大文學院院長炮轟浙大文學院’為題進行了報道,轟動一時。十天前,我在上海遇到了浙大一位老師,他對我說,‘你的炮轟起到了效果,金庸終于被轟下臺了’!”
董健說,1999年,浙江大學聘請金庸擔任文學院院長,是因為該校的一位領導在香港工作時,和金庸關系非常好,于是就促成了金庸來校任教這回事。
“當時,浙江大學就金庸擔任院長一事,意見很對立。有些老師認為,可以借用金庸的影響,擴大浙江大學這所以工科傳統出名的學校人文學科的影響。而一些文科老師卻堅決反對,他們認為,金庸的學識無法勝任院長職務!”。董健說,當時他對此事的看法,和那些文科老師是一樣的:“我也很喜歡金庸的武俠小說,但他只是一個武俠小說家,他的學問,當院長根本不合適。”
金庸當上院長后發生的一些事情證實了董健的擔心,2000年,金庸來到南京,到南大作講座,更證明了他這個在浙大教授隋唐史、中西交通史的院長實在名不副實。而且,更要命的是,金庸的心態也隨著院長頭銜的加冕發生了變化。董健說,“那一次,金庸來南京,我作為南大文學院院長,全程參與了接待工作。在和他一起吃飯的時候,他一再強調,他是歷史學家,而非小說家!后來給南大學生作報告的時候,我們本來想請他講講武俠小說,可是他一再堅持要講歷史政治方面的內容,后來,我們作了讓步,他給學生們作了題為《南京的歷史政治》的講演。”
“那天,金庸的講演讓在場所有人大失所望,可以說是十分失敗。演講中百出的歷史政治方面的錯誤引起了學生們不停哄笑,場面很是尷尬。當時,一位歷史系的教授對我講,以‘歷史學家’金庸先生的水平,別說是院長了,在南大歷史系當個副教授都不夠!”
有了那次和金庸的接觸后,董健覺得,金庸最終離職實在太自然了!“我聽說,金庸在浙大上課很少,由于學識原因,老師和學生都很有意見,他自己也感到吃力,加之金庸本人年事已高,他辭去院長一職是很自然的事情。”
作家并非就是學問家,武俠小說家更不一定是歷史學家。董健說:“我并不是反對作家擔任人文院長的事情,最近王蒙先生受聘任青島某大學文學院院長,我就很贊同,因為王蒙學識淵博,對于紅學尤其有研究,他這個院長就沒有受到質疑。”
回味金庸的“院長之旅”,董健覺得頗可玩味:金庸小說的一大魅力就是對歷史的戲說和演繹,可這正好和嚴謹、講究實證的歷史學研究是相矛盾的。這樣一個善于給歷史改個模樣的小說家搖身一變,變成了歷史學家,變成了人文學院院長,“實在是一場錯位!浙大聘請金庸是一個錯位,金庸受聘當上院長是一個錯位,當上院長后,金庸心態發生變化,就更是一個錯位!不過,金庸還算明智,自己提出了辭職,算是結束了這場錯位!”(于峰)
編輯: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