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榮獲全國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并獲“企業家滿意獎” 2004年11月6日,青島憑借眾多聞名于世的品牌和品牌產品及明顯的經濟優勢從280個地級以上城市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之一。此外,在20個提名城市中,青島獲得了單項獎“企業家滿意獎”。
二、成功承辦亞洲合作對話(ACD)第三次外長會議和中日韓三方委員會首次會議 2004年6月21—22日,ACD第三次外長會議在青舉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出席開幕式并發表了主旨演講。會議通過《亞洲合作宣言》和關于亞洲能源合作的框架文件《青島倡議》。6月21日,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日本外相川口順子、韓國外交通商部長官潘基文率團在青島舉行了中日韓三方委員會首次會議并發表了聯合新聞聲明。
三、實施城鄉互動成效顯著,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增幅首次超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2004年,全市平均降低農業稅率3個百分點,兌現糧食直補資金4412萬元。全年糧食總產達234.9萬噸,增長5.7%。前三季度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4048元,增長12.4%,增幅首次超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四、青島大煉油項目獲準建設并正式掛牌
2004年7月初,《青島大煉油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得國家有關部門批復,標志著青島大煉油工程已獲準建設,青島石化基地建設終獲突破性進展。今年11月18日,中國石化青島煉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將于2005年初開工建設。
五、青島濱海公路工程全面開工建設
2004年11月29日,青島濱海公路工程全面開工建設。根據《青島市濱海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濱海公路主線新建、改建總計長度約169公里。
六、青島成為首批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
2004年9月28日,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授牌儀式暨基地建設座談會在京舉行。會上,我市被國家信息產業部確定為首批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
七、海西灣造修船基地列入國家造船產業規劃,青島與中船重工簽署全面合作協議
2004年7月7日,青島市政府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舉行合作協議簽字儀式。此次雙方的全面合作將把海西灣建成中國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船舶配套產業集聚區。總投資65億元的海西灣造修船基地目前已投入資金約12億元。
八、“品牌城市”又添光彩:爭創中國名牌產品和全國馳名商標取得新突破。海爾首次入選世界最具影響力的100個品牌,蟬聯國內電子信息百強企業之首,連續3年位居中國最有價值品牌榜首
2004年,我市有8個產品獲得中國名牌產品稱號,新增中國馳名商標4個。12月13日,“2004年中國最有價值品牌研究報告”發布,海爾集團以616億元的品牌價值連續3年位居中國最有價值品牌榜首。1月31日,在發布世界最具影響力的100個品牌中,海爾排在第九十五位。5月26日,2004年全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在北京揭曉。海爾集團公司以實現年營業收入806億元的業績,蟬聯電子信息百強企業之首。
九、海爾集團全年全球營業額預計突破1000億元
2004年1-11月份,海爾集團全球營業額實現939億元。全年海爾全球營業額預計突破1000億元。是20年前的29000多倍!20年來海爾發展年均遞增68%。
十、自然科學及應用科學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有7項科技成果分別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中國海洋大學“纖毛蟲原生動物的分類學、發生與系統學以及生態學研究”課題,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中國海洋大學完成的“淺海導管架式海洋平臺浪致過度振動控制技術的研究及工程應用”等6個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我市獲獎數量與質量位居全國計劃單列市第一。
十一、成功舉辦首次中國青島韓國周、日本周活動,促進了中韓、中日經貿、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合作
首次中國青島韓國周活動于7月3日至7月9日在青舉行,是青島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中韓全方位交流盛會。由青島市人民政府主辦的首屆2004中國青島日本周活動于10月9—15日舉行,這次活動是青島有史以來舉辦的規模最大的與日本經貿文化交流活動,也是國內第一個日本周活動。
十二、一批“國字號”大企業和知名民營企業投資大項目的引進成為全市國內招商引資的突出亮點
今年以來,我市各級各部門不斷加強與“國字號”國有大企業、知名民營企業和國家級重點科研院所的聯系,引進內資大項目取得新突破。全市共引進投資1億元以上重點項目178個,引進國內500強企業34家。截至目前,中國企業500強中,已經有139家在青島設立了投資合作項目。
十三、流亭機場擴建工程航站樓竣工交付使用,國際航站樓開工建設
2004年3月21日,青島流亭機場擴建工程航站樓項目舉行竣工驗收儀式。作為我市重點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流亭機場擴建工程于2002年春開工建設,其中航站樓項目是整個工程的重中之重。
十四、青島出口加工區正式運行
2004年8月3日,青島流亭機場海關駐出口加工區辦事處舉行揭牌儀式,從即日起對外辦理海關業務,這標志著青島出口加工區正式運行。該加工區總面積2.8平方公里,由海關全封閉監管,實行“境內關外”的管理體制。截至目前,該區已吸引外資3200萬美元,另外一大批項目正在洽談中。
十五、新匯泉廣場成為青島一個極富魅力的標志性空間
2004年7月1日匯泉廣場改造工程基本完工向市民開放。這是青島市在城鄉建設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重點辦好的實事之一,也是迎接2008年奧帆賽的啟動工程。一個運動休閑功能齊備、“山海城”融為一體的新匯泉廣場成為青島的又一極富魅力的標志性空間。
十六、馬士基中國北方總部落戶青島
2004年8月2日,AP穆勒—馬士基集團中國北方總部正式落戶青島,馬士基青島美西航線也同時開通。在馬士基等重量級船公司的帶動下,各大船公司在青島港不斷增加干線,更換大船,大大增強了港口的實力。
十七、經濟總量進入全國大中城市前十位,向“全國重點中心城市”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近年來青島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今年上半年,青島實現生產總值990億元,躋身全國大中城市前十位。
十八、全國國有企業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座談會在青召開
2004年11月2日,全國國有企業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座談會在青島市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央組織部部長賀國強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提出,要大力加強國有企業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十九、青島旅游業實現“三突破”
作為我市“三大特色經濟”之一的旅游業,在2004年取得了歷史性“三大突破”:境外游客突破50萬人次,國內游客突破20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200億元,青島旅游進入全新發展階段,這標志著我市旅游業迎來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二十、環境優化、品位提升、人財倍增,青島臺東商貿區成為島城商貿亮點
2004年,臺東三路這條島城老商業街經過高起點、新技術、大手筆、強投入的整治改造,使臺東商貿區成為設施布局合理、商品結構完備、文化內涵豐富、環境秩序優良、管理服務優質、充滿生機活力的青島商貿中心,實現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協調統一。
二十一、全市廣泛開展“三訪談”活動
2004年,全市各級黨政機關、各部門、各單位廣泛開展了“訪貧問苦送溫暖、訪賢問能促發展、基層談心保穩定”的“三訪談”活動,推動了各級黨政機關轉變職能、轉變作風,密切了黨和人民群眾的聯系,在關注群眾疾苦、集中群眾智慧、解決實際問題上取得新的顯著成效。
二十二、建立黨政機關與市民互動的良性機制,推進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
2004年“我為青島發展獻計策”市民月活動共收到市民建議11297條,在我市開始形成不斷將市民合理意見、建議納入決策的機制。市委常委會、市長辦公會和市政府專題會議,多次聽取和研究市民意見建議,幾百條市民建議被有關部門采納,并轉化為推進工作的創新舉措。此外,市民聽證會、政府要辦的實事征求市民意見等,建立了一條集中民智、反映民意的“綠色通道”,搭建起黨委政府與市民互動的良性機制。
二十三、“平安青島”創建成效顯著
2004年,市委、市政府圍繞確保全市“政治安全、信訪安全、社會安全和生產安全”的目標,把“平安青島”創建工作納入全市“三個文明”建設的整體部署,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高標準開展創建活動。
二十四、各級黨政機關開展“快辦理、快審批、快落實,提高辦事效率”的“三快一提高”活動
2004年,為優化發展軟環境,提高城市核心競爭力,全市各級黨政機關中開展了“三快一提高”活動,重點圍繞行政審批、行政事項辦理、抓好工作落實,全面加強黨政機關建設,形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開透明、廉潔高效的機關管理運行機制。
二十五、“振超精神”奏響時代最強音,“雙學三創”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許振超在青島港一線裝卸作業30多年,從一名普通門機司機成長為“工人技術專家”,創造了“振超效率”,享譽世界航運界,成為新時期產業工人的杰出代表。我市今年廣泛開展了“單位學海爾、個人學許振超,個人創一流業績、企業創一流品牌、社會創一流環境”為主要內容的“雙學三創”活動。
二十六、為未成年人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社會環境
全市各級黨委、政府堅持從具體事情抓起,積極抓好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重點要辦的十個方面的實事,為他們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社會環境。
二十七、城市文明交通“三讓”深入市民生活
2004年,是我市深入開展城市文明交通“三讓”活動并取得顯著成績的一年。今年1—11月全市道路交通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直接經濟損失分別為8702起、891人、6351人、2871.65萬元,同比分別下降35.12%、22.39%、14.13%、44.90%。
二十八、捐獻造血干細胞和無償獻血遍島城
截至11月,今年無償獻血46300多人,獻血量13.8萬毫升,均創歷史新高,再次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獎。捐獻造血干細胞工作今年也取得了新突破。截至今年8月,我市已采集造血干細胞血樣9498份,檢測血樣5613份,其中5154份資料已傳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
二十九、有線數字化電視走進千家萬戶
截至2004年底,我市已完成15萬戶數字電視用戶的安裝,2005年底將基本實現市區有線電視的數字化。我市在全國率先進行模擬電視向數字電視的整體轉換,初步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有線電視數字化發展之路,被國家廣電總局確定為有線電視數字化的“青島模式”。
三十、打造“帆船之都”,推進“人文奧運”
5月15日,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隆重舉辦的“帆船之都·青島”徽標發布儀式,標志著青島打造“帆船之都”正式啟動。5月26日,第29屆奧運會青島國際帆船中心開工奠基,標志著青島奧運行動規劃進入了全面實施階段。
三十一、社區圖書室援建,“共建書香家園”
今年以來,采取政府主導、社會支持的方式,投入150萬元,在市內四區所有社區和五市三區的1/3社區援建了575個圖書室,配備了15萬冊各類圖書;開展“共建書香家園”活動,倡議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向社區圖書室捐書40多萬冊。
三十二、公益文化大行動豐富多彩
從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出發,組織開展了“根系大地、真誠奉獻———2004年青島市專業文藝院團公益文化大行動”,豐富了群眾業余文化生活,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據統計,今年全市組織舉辦社區文化活動達5000多項。
三十三、三大廣場躋身全國特色文化廣場
11月6日,在全國特色文化廣場評選中,我市的“五四廣場”、“音樂廣場”、“匯泉廣場”三大廣場以“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標志性的設施建設風格”、“與經濟發展相適應、滿足城鄉人民需求的合理化的廣場布局”等特點,被評為全國特色文化廣場。
三十四、市民文明巡訪團開展“文明啄木鳥”行動
今年10月份,市文明辦與《青島早報》聯合,動員全市萬人市民文明巡訪團,開展“文明啄木鳥”巡訪活動。圍繞《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中的各項指標,查找差距補不足,市文明辦將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給有關部門和區市,限期進行解決。
選票姓名身份證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注:請將選擇的事件序號后的圓圈涂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