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圣誕節,國人將要度過的是怎樣一個“平安夜”呢?12月22日《現代快報》上的一則報道,令筆者嗅出了一股怪味來。在南京,今年“天價圣誕大餐”出奇火爆,諸如2046元每人的圣誕大餐、6980元和8980元一桌的圣誕宴,早在月前,一些大餐館的餐位就已供不應求。據行業人士估計,圣誕宴中至少有七八成是被當作公關
用的,多是“大宗集團消費”。
歲歲圣誕,今又圣誕。筆者能接受,帶著西方文化傳統胎記的圣誕節,來到中國后,必然會因文化碰撞,發生特定的變異。但是,筆者不能接受的是,我們的“圣誕宴”怎么就變成了“公關宴”了呢?如此一來,在這樣的“平安夜”,親情、友情、愛情的元素還會有多少。特別讓筆者憂心的是,那些天價的“圣誕大餐”,會不會變成“權力尋租”的手段,“圣誕夜”會不會變成公款消費的“狂歡夜”?
筆者這樣擔心,并非空穴來風。據一位酒店負責人介紹,圣誕宴就跟中秋的禮品月餅一樣,“吃的人不買,買的人不吃”。買的人由于是公關消費,很少對價格斤斤計較,這也是近兩年圣誕宴價格屢創新高的原因。
那么,如此豪華圣誕宴,究竟誰在消費,誰在埋單?筆者不能肯定,這種“大宗集團消費”,本身有沒有一些政府機關在進行公款消費,但同時,可以肯定的是,這些豪華圣誕宴,絕不會全是企業集團內部進行狂歡的。因為這些“圣誕大餐”多是用來作為“公關宴”,并非為職工提供的“福利”。
那么,如此“公關”的對象,是不是純粹的商業貿易對象呢?對此,筆者更是不能樂觀,去年就有多家媒體報道,在圣誕節晚上,許多城市的豪華大酒店門口,政府機關公車遍布。
所以,在今年“平安夜”來臨之際,那么多的“天價圣誕大餐”提前熱銷,讓筆者覺得有些不是滋味。
不論怎么說,當前社會還存在著種種“節日腐敗”的現象,作為舶來品的圣誕節,在中國一年比一年“火”,我們也就不能不防止它會成為“節日腐敗”的一個“時間點”!靖逶矗骸洞蠛訄蟆;文/蘇子川;原文題為<“平安夜”究竟會是誰的“狂歡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