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是我國首次發現的“吉大翼龍”化 石(資料照片)。 |  | 這是專家通過電腦復原的“吉大翼 龍”圖(12月22日攝)。 |
  近日,一種早白堊世飛行的爬行動物新類群化石———“吉大翼龍”化石在遼寧省西部地區被發現。    該化石是由我國著名恐龍研究專家、吉林大學、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董枝明教授及其率領的吉林大學古脊椎動物課題組完成的。據董枝明介紹,“吉大翼龍”化石發現于遼寧省西部朝陽地區上河首的早白堊世地層,距今約1.3億年。化石的模式標本是一具接近完整骨架的翼龍,帶有一個近于完全的頭骨,其翼展開約1.6米,屬于無牙齒的翼手龍類。其最顯著的特征是上、下頜骨無牙齒,頸椎長。    近年來,我國遼西地區相繼發現了一批翼龍化石,成為世界上著名的翼龍化石產地。但以往發現的幾種翼龍化石均是有牙齒的翼龍類,僅“董氏中華翼龍”為小型的無牙齒翼龍,但屬于古翼龍科。董枝明說,此次發現的保存如此完整的大型無齒翼龍為翼龍新類群,為我國遼西“熱河生物群”晚期組成增添了新成員,對無齒翼龍的分類和進化研究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對進一步研究遼西“熱河生物群”的組成及其生態環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為這一地區的古環境恢復和古地理再造提供了實證。    為感謝吉林大學對此項目的支持,該翼龍的署名被贈譽給吉林大學,命名為“吉大翼龍”。新華社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