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就島城學生科普問題進行了采訪,發現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的熱情都不高。之所以如此,一個重要原因是家長以為
發展科技特長沒有“好處”可言。
科普讀物惡性循環
上周末記者在書城看到,科普讀物的專柜是3個并排的書架,其中多為適合于中學生的系列叢書,可書架前卻鮮有顧客。
青島市新華書店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連偉告訴記者,主要以學生為消費群體的科普讀物銷售一直不佳,現在的學生和家長買書,買的多是教輔、美術、音樂書籍,校園文學、漫畫也都有火爆一時的情況,只有科普讀物一直蕭條。現在科普讀物的產銷已經進入惡性循環:買的人少,出版社就不愿意出;書出得少了,挑選余地小了,買的人更少了。
記者隨機采訪了一些購書者,他們大多想不起家中有什么科普書,而不買科普書的理由大致相同———“沒用”!
帶著兒子買字帖的劉女士表示,與其在科普方面做精力和經濟投入,不如給孩子培養些特長,比如寫作、書法。
科普活動少人參加
“三年來,在全國創新大賽上,青島孩子的小發明入闈的是越來越少。”在記者采訪中,一位科普工作者(應其要求隱去姓名)向記者訴說了在學生中做科普的難處。
這位老師告訴記者,現在社會上總有種說法,說沒有學生喜歡讀科普書,沒有學生喜歡從事科普實踐是因為孩子們對這些東西沒有興趣,實際上是因為大家覺得從中找不到“利益點”。他說,自己所在單位曾經組織免費的科普活動,給孩子們準備好活動材料,卻沒有幾個家長帶孩子來參加,而參加的孩子玩得都很盡興。“很多家長都看到學鋼琴學畫畫能升學,能加分,卻以為參加科普比賽沒有什么‘用處’,所以不愿意讓孩子在這方面費精力。”這位老師還透露,有很多在小學階段對模型、機器人玩得很專業的學生,上中學之后因為家長勒令“收心”,就再也沒有見到他們的身影。
科技特長升學受重視
在科技方面有所特長是不是真的沒有一點好處?記者從各個方面了解到,在眼下體育、音樂、美術在升學中成為加分因素的可能性越來越小的背景下,科技大賽卻成了加分的砝碼。據了解,我市幾乎年年有創新大賽獲獎選手被保送至全國重點大學;省級學科競賽獲獎者,也有保送的政策;在中考當中,音體美等特長被加分的比例正在逐年下降甚至被取消,然而只要是參加由教育局、科協等單位主辦的科技大賽并獲得優異成績的,都能加分;此外,我市的幾所重點高中,往往會提前錄取一些在科技方面的好苗子,一些在全國大賽上獲獎的學生,往往會被育才等重點中學跨區招收。記者冷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