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一個上海學生的身高和胸圍可能將會對她(他)的個人發展產生更大的影響。原因何在呢?據媒體報道,上海市教委有關人士透露,上海即將對中小學生體育課進行重大改革,屆時中考考核標準將是競技體育和健身教育的結合。這樣,學生身高、坐高、胸圍等體形情況將與升學相掛鉤。
這則新聞,給我帶來了一
種難以名狀的苦澀心情。這些年,我們曾聽到看到過太多的與學生“升學掛鉤”的“新標準”,這一回,在教育改革的前沿之地的上海,又將把“體型與升學”緊緊地捆在一起了!斑@樣做都是為了提醒學生們管理好自己的身體”,他們為這一“創舉”給出的理由看起來是那樣的“義正詞嚴”?墒牵覅s認為,這種聽起來很美的理由,卻無法掩蔽其荒謬性、無法淡化這種可怕的“創舉”本身所包含的“歧視因子”。
誰不想擁有美好的體型?誰不希望自己的身高、坐高、胸圍“多之一分嫌肥,少之一分嫌瘦”?無奈的是,身體因素,既受先天遺傳影響,也與具體生活境遇相關,而后天的體育鍛煉又無法取得絕對功效。更重要的是,每個人成長環境不同,審美心態也不盡相同,由此給學生形態劃出個三六九等,由此產生的歧視效應,必然會帶給學生心靈的傷害。
我國《教育法》中規定,學生有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權利。就是在由教育部、衛生部出臺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中,都要求普通高校招生放寬對患疾病或生理缺陷者的錄取要求,各高校不得拒絕錄取不影響自己和他人學習的殘疾學生。
現在,我們一些學生僅僅是“體型”不夠“標準”,就被拒于高中大門之外,這種簡單、硬性的教改方案,怎么能夠堂而皇之提出來呢?
常識告訴我們,素質教育講求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是尊重學生的個性與人格。我實在看不出,將“體型”與“升學”相掛鉤,與素質教育有多大必然的聯系。
我特別害怕,一些學生為了達到那些“體型標準”,從此身心承載起沉重的負荷,在歧視和機械的運動中,過著只為“體型”狂的生活,那將是何等悲哀的事。學校是傳授知識,傳播文明的場所。誰也不應該給學生帶來無謂的歧視,誰也沒有權力剝奪學生們公平的接受教育的權利。將“體型”與“升學”相掛鉤,實際上是一種缺乏起碼的人性關懷和人文精神的做法。而且,這種措施本身也缺乏任何相關的法律依據。(單士兵)
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