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下午,200多北京單身白領在朝陽區三元橋一家西餐吧舉行集體約會,希望能“邂逅”自己的另一半,而最新奇的是,
組辦方給每位來賓都準備了一個面罩雖然是“蒙面相親”,但大部分人覺得阻礙交流,所以愿意戴面具的來賓并不是很多。
“這是一個新生的、很好的交友方式,我在這里認識了不少異性朋友。也許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她們中就有人會成為我的另一半。”在活動間隙與多位女性交換了聯系方式的孔先生笑著對記者說。
研究生組織相親活動
大廳被擠得滿滿當當
昨天下午1時許,記者趕到這家名為“豹豪”的西餐吧時,前來約會的男男女女已經把大廳擠得難以再放下一個座椅,就連通過過道都得側身。約會活動開始半小時后,仍有報名者不斷趕到活動現場。
“我們接到的報名人數有300多人,今天趕到現場的超過200人,女士略微多于男士。”負責組織此次活動的“世紀佳緣”網站站長龔海燕女士向記者介紹說。
目前還是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研二學生的龔海燕,在去年創建了名為“××佳緣”、專為單身白領提供尋找人生伴侶服務的網站,目前該網站已經成為中國嚴肅交友網站,現有征友會員7萬余名。
“我們希望通過這種類型的活動,為這些單身白領提供一個交友的平臺和機會。”龔海燕說。
高學歷成單身的名片
研究生占了一半左右
“我今年29歲,是某大學的博士,我對我的另一半的要求很簡單,就是他能陪我踏踏實實地走完這一生。”昨天,夏雨(化名)在自我介紹環節,向所有參與約會者公開自己的擇偶要求。
記者在活動現場聽到,像夏雨(化名)一樣,包含“博士”、“碩士”的字眼,在他們的自我介紹中不斷被提及。
“參加我們的集體約會者均為大專以上學歷,而據我們的統計,碩士以上學歷者占50%左右。”龔海燕女士說,根據他們的調查發現,26歲-28歲高學歷人群交友難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換句話說,高學歷已經成為單身者的“名片”。
與好友一起參加集體約會的趙小姐一直坐著,在活動現場顯得不太活躍。“我在一家港資企業擔任總經理助理,平時工作較忙,經常接觸的人一般都是年紀較大、有家有室的企業高層,很難找到中意的異性朋友,因此雖然年齡逼近三十,目前還是孤家寡人一個。”她說話時帶著淺淺的微笑,顯得端莊文雅。
游戲搭建交流之橋
蒙面防備以貌取人
“請男嘉賓回答,跟你合作的女嘉賓是單眼皮還是雙眼皮?”在一個名為“打領帶”的游戲中,活動主持人向男士發問。
昨天下午的集體約會整個過程穿插著一些小游戲和小表演,其目的是增進活動參與者之間的交流。
記者注意到,活動組織方為每位約會者提供了一個面具。“在以前的活動中,我們發現,長相漂亮的女生往往得到男士的青睞,而長相一般的女生則相對受到冷落,有一些尷尬。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所以我們要求每位約會者戴上面具,其實最重要的是‘賞心’嘛?選”龔海燕解釋說。
不過,可能是覺得阻礙交流的原因,活動組織方提供的這個面具基本上沒有派上用場。
80元報名費能接受
組織工作尚待提高
“租用活動場地和購買飲料都得花錢,我覺得這80元的報名費是能接受的。”對于記者有關收費的問題,就職于通訊公司的孔先生這樣回答。孔先生說,他今年33歲,與女友分手后一直孤身一人,參加這個活動主要是為了擴大交友圈。“社會上的婚姻中介公司也收取費用,但婚姻中介市場良莠不齊。我覺得像這種組織比較規范、要求比較嚴格、不以贏利為目的的交友組織值得肯定。”他說。
跟孔先生一樣,許多參與活動者都表示對80元的報名費能接受,并認為組織方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賺錢。
“不過,我覺得活動有值得改進的地方,如場地太小、組織工作沒做好,不少赴會者感覺沒被安排參與活動,可能是活動組織方經驗不足吧。”趙小姐在活動快要結束時對記者說。陳
峰/文攝
責任編輯:屠筱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