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冒煙的煙囪與居民窗戶近在咫尺。 |
 |
四方路燒烤攤煙火熏天的場面屢查不止。 |
 |
一排排空調、排氣扇“包圍”居民樓。 |
 |
|
11月30日舉行的全市“兩創一迎”動員大會上,市領導明確提出,創建文明城市要從群眾最關心和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抓起。近日,本報記者針對近期市民反映強烈的飯店擾民問題展開了集中調查,結果發現:噪音、油煙、污水和安全隱患成為飯店影響周圍居民的主要因素,擾民飯店甚至成為居民最害怕的鄰居。
調查還發現,由于一些管理上的“空當”和部門之間的不協調,擾民飯店經常處于“無人管”和“管不了”的狀態,更使一些飯店與周邊居民關系緊張。居民們都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及時、妥善地處理飯店擾民的問題,使飯店合法文明經營、居民安心居住生活,共建和諧的社會環境。
窗外煙囪56個
為了投訴窗外的56個煙囪,城陽區惜福鎮盛世家園小區七十多歲的于大爺跑了城陽區5個部門,前后奔波10個月幾十次反映問題,但至今仍未有結果。無奈,于大爺打算將房子賣掉搬走。
“樓下飯店的煙囪距我家的窗戶只有兩米左右,整年不敢開窗還是有油煙味!”于大爺說他先后向物業、工商、城管、環保部門和城陽區政府的公開電話反映了此事,7月中旬有關部門封了飯店的門,但一個月后飯店重又營業了。
12月17日中午,記者現場調查發現,和于大爺家處于同一平面的網點房樓頂真得布滿56個煙囪,有些直沖著住戶的窗戶;有飯店在樓頂安裝了環保部門降污染、防噪音設備,但電線已經被人扯斷,現在形同虛設。
這里汽霧直逼人
“這里的汽霧雖然噴不到人身上,但卻讓人退避三舍。他們的排汽口為何不能架高些?”有居民反映樂陵路和桓臺路交匯處存在的這個問題后,記者趕到現場證實:一家面食店蒸汽柜噴出的汽霧直接向外“沖擊”,路人行至此處紛紛避讓。
據悉,這里前段時間因為蒸汽受潮導致電表箱起過火,現在店家雖然做了一些遮擋,但仍不能盡如人意。
打開圍墻開飯店
“華嚴支路1號有人打開圍墻無證經營小飯店,由于沒有排煙設備,樓上的居民經常嗆油煙。”市民李先生向本報讀者熱線2860085反映問題后,記者在現場調查發現,華嚴支路1號門前掛著小靈通的標志,但大門緊閉。附近的居民反映說,里面實際上是一家小吃店,雖然剛被湛山工商所處罰過,但仍在偷偷摸摸營業。
緊挨著這處“無名飯店”的是秀湛三路29號的“靜靜小吃店”,該店也直接打開居民院圍墻營業,由于沒有排煙設備,炒菜的油煙直接順著窗戶進入樓上的居民家中。
煩惱隱患扎成堆
在遼陽西路2-4號的四號樓后,原本是綠地的地方被一家飯店改建成了樓梯,2號樓與4號樓間原有的綠地也被飯店改建成一長溜帶天棚的走廊和樓梯。
居民帶領記者現場調查看到,在兩樓間飯店工作間的墻外,還安裝了數臺空調、排風機,直沖著居民樓。居民們說,每當飯店開火做飯時,油煙與噪聲讓樓上的居民們根本不敢開窗。
居民還反映說,兩座樓之間的數間廚房、貯藏室也都是樓下飯店違法修建的,一處樓梯間上還違法修建了一個蓄水池;通往樓下飯店的通道原本是消防通道,根本不準安門,但現在則安裝了兩個大鐵門,消防局曾來人拆過,但后來又裝上了。
居民們還說,有關部門年初曾下發通知要求處理此處的問題,但直到現在仍未見行動。
煙囪破了也不修
“這家飯店只知道賺錢,煙囪破了也不修,弄得樓上住戶不敢開窗!”接到紹興路151號2號樓居民孫先生的反映后,記者趕到現場看到,在2號樓的北墻上是樓下一家飯店伸出的大煙囪,但三樓以上的煙囪已破得不像樣(右圖)。孫先生說,樓下飯店一炒菜,他家就不敢開窗,油煙直往家里鉆。
涮洗潑水全上街
“包頭路25號的華華大酒店每天都在路口傾倒污水,從長白山路到青城路的一條街被弄得污水橫流,冬天結冰后非常危險。”接到市民王先生的電話后,記者于12月17日上午10時許到現場調查。
記者看到,當時一名女服務員正在該酒店門前安裝的水龍頭前清洗拖把,污水直接流向人行道(右圖);由于遭受污水長時間浸泡,一些人行道地磚已經成為“水雷”,行人稍有不慎就可能濺一身泥水。
附近的居民紛紛反映說,到傍晚學生放學的時候,附近路面更是滿地污水;如果天冷結冰了,過馬路會很危險。環衛工人也反映說,該酒店還直接把泔水倒入門前的雨水井,漏不下去的也不管,他們不得不經常去打掃。
油煙外排嗆煞人
人民二路8號、10號的居民反映,樓下五家飯店刺鼻的油煙直逼居民房間,居民不僅有窗不敢開,曬在外面的衣服、被子等衣物收回來后也全是油煙味,早中晚樓下廚房灶具“隆隆”作響的噪聲更是不斷,孩子都無法靜下心來做作業。居民們向有關部門多次反映都沒有結果,樓內160多戶居民深受其害。
居民們介紹說,這些飯店雖然都有排油煙設施,可為圖方便灶間都開著窗子,油煙還是從灶間冒出來。
一樓開餐館
近日,東海一路一號樓二單元出現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單元門頭———這里的一樓住戶竟開了家羊肉館(左圖)。然而,就是這家不起眼的快餐店,讓周圍的居民受盡了“折磨”:有時候,剁羊肉的聲音好幾層樓上都能聽到,吆喝聲更讓居民不得安寧,來來往往的顧客也打擾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居民質疑說,這房子畢竟不是網點房,住宅怎么能隨便開餐館?
臨時房開店
沛縣路2號樓下建了一部分小房子,也做起了飯店的生意,卻害得樓上的居民都不敢開窗戶。
記者在現場看到,有四戶人家利用一樓“延伸”出來的房子開了餐館。居民反映說,一樓的居民掙錢了,樓上的居民卻“遭了殃”:由于樓下油煙太大,衣服只能掛在室內陽臺晾干,根本不敢拿出來晾曬。
居民建議將小房子全部拆除后加以綠化,讓居民享受小草的氣息而不是油煙。
開飯店有規矩
按照我市有關規定,開辦飯店首先要取得《食品衛生許可證》;其次必須有環保部門的審批手續,經驗收合格并發給“環境保護設施驗收合格證”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凡環境保護設計篇章未經環境保護部門審查的建設項目,有關部門不辦理施工執照;凡未取得“環境保護設施驗收合格證”的建設項目,工商不辦理營業執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