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專電(徐青、容安才)
兒童多動癥并非單純是心理疾病,而是體內某部位發生了器質性的改變。已被研究人員證實的這一突破性發現,糾正了長期以來對這一疾病的治療誤區。這一科研成果榮獲全軍醫療成果二等獎。
負責該課題研究的北京306醫院“認知科學
與學習”腦成像中心主任金真,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解釋說,在研究中他們發現,多動癥兒童的腦前額葉和小腦都與正常兒童有所區別,而且患兒的基底腦神經結的神經元數量及活性較正常兒童要低20%。這說明,多動癥的產生并非僅僅是精神、情緒因素所致,而且也并不僅僅是一種心理行為疾病,它是患兒機體發生了器質性改變。
據記者了解,兒童多動癥主要表現為注意力難集中,多動,而且攻擊性強,自控力不足,長大以后有反社會的傾向,很難與周圍人相處,成就感差。目前我國兒童多動癥的發病率為3%至7%,其中大約有30%患兒的癥狀可以一直延續至成年。
雖然兒童多動癥的發病原因至今尚不明確,但長期以來,人們一直把它當成一種心理行為疾病。各醫院對于兒童多動癥的診治也一般歸“心理門診”,醫生的診治也主要從心理疏導方面進行。但是從多動癥兒童的腦部影像分析可以看出,其部分腦功能區較正常兒童的確有不同之處,而且其波譜測試和生化物質水平都較正常兒童有所改變,這也再次說明,兒童多動癥絕不僅僅是心理問題這么簡單。
特約編輯:LUCKY
[天天健康]
[保健養生] [心理人生] [美容健身] [性福同行] [李博士信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