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從市有關部門了解到,我市首個垃圾熱電項目———開源集團后海熱電垃圾焚燒熱電聯產項目將于2005年1月破土動工,預計2005年6月正式投產。屆時,我市一半的日產生活垃圾將用于發熱發電,而李滄區近1萬戶居民也將由此享受到以垃圾為燃料的新型供熱方式。該項目的建設是我市在垃圾資源化道路上邁出的最為
堅實的一步,同時,也是我市縮小城市南北差距的有益嘗試。
自青島后海熱電公司一期工程于今年10月27日投產后,開源集團再次向環保領域進發,二期工程從原來的水煤漿項目調整為垃圾焚燒熱電聯產項目。據悉,總投資1.8億元的后海熱電垃圾焚燒熱電聯產項目規模為3×75t/h垃圾鍋爐,年供熱35萬噸,發電量1億千瓦時。
據悉,該項目選址在開源集團后海熱力公司,選用目前已成熟的循環流化床鍋爐及布袋除塵技術裝備進行生產。利用與太原路垃圾運轉站毗鄰的優勢條件,該項目在垃圾通過分揀后,再由地下通道輸送到熱電項目的焚燒爐,大大減少運輸污染。該項目年焚燒城市垃圾將超過38萬噸,日前開源集團已與市環衛辦垃圾管理處簽訂每天供給1050噸垃圾的協議書。據悉,目前我市市內四區日產生活垃圾2000噸,主要處理方式仍然是簡單填埋。
該項目目前已進入設計階段,垃圾收集上料系統、垃圾焚燒鍋爐、汽輪發電系統,三廢處理系統及輔助工程系統等諸多方面的設計已經進入操作階段。該項目投入使用后,李滄區南至李村河、北至沔陽路、興寧路,東至重慶中路,西至膠州灣高速公路12平方公里范圍內的1萬多戶居民,將首先享受到垃圾供熱。
該項目的投產不但使我市生活垃圾處理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方面邁出的重要步伐,更可節省投資,節約運營成本,減少市財政和居民負擔。同時,項目的投入使用將大大縮小城市南北差距,推動社會經濟的穩定健康發展。(本報記者)
特約編輯:舒薇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