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業青睞炒作小戶型 大品牌鐘情開發大戶型
目前廣州市里新建樓盤越來越趨向大戶型
戶型論短長 大小各相宜
小戶型單位由于適合投資置業,尤其是其房屋總價低,置業門檻較低,故而此前多年來一直走俏廣州樓市,不僅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對其寵愛有加,甚至大型品牌房
企也不愿舍棄。然而今年來,雖然諸多小企業對小戶型單位的追捧依然熱情如故,但諸多大型品牌房企卻逐漸從小戶型單位開發上淡出,轉而開發大戶型單位。小企業青睞炒作小戶型,大品牌鐘情開發大戶型,廣州樓市開始出現大小房企“青菜羅卜”各有偏愛的市場格局。
大品牌群起強攻大戶型
此前在廣州樓市,大戶型(指面積在100平方米以上者)單位除了市區內極個別以豪宅定位的樓盤外,大都是郊區樓盤的“專利”,市區樓盤基本上是小戶型單位尤其是面積在六七十平方米的小二房甚至三五十平方米的一房一廳單位引領市場風騷。但今年來,大戶型單位開始悄然走俏,個別樓盤例如華港花園、美林海岸花園等等,大戶型單位甚至“脫銷”,而更多的樓盤尤其是品牌房企旗下樓盤或新推項目更是以大戶型為主打產品。
據悉,合生創展旗下各大名盤目前主推產品均以大戶型單位為主,例如駿景花園推出的駿霖軒二期便以114和130平方米的大戶型單位為主力戶型;華南新城全新的“湖光山色”二期單位,面積也在102—154平方米之間;珠江帝景推出的全新組團“賞湖軒”面積在146—156平方米之間;逸景翠園單位面積也都在139—173平方米之間。據悉,合生最近推出的新盤——帝景華苑主力戶型也是面積在150—190平方米之間的四房或四房以上單位!
“品質地產”星河灣五一推出的重量級產品“悅心園”主要創新戶型是300多平方米的一層一戶單位,部分二房單位面積也高達104平方米!光大地產現推單位“榕景四季”,戶型也以三房、四房甚至五房單位為主;富力地產集團在東山區的富力東堤灣和富力御龍庭兩大項目均以大戶型為主打王牌;城啟天河北代表性豪宅項目——伊頓18的主力戶型110平方米與150平方米單位最為旺銷。
珠江地產旗下的旭景花園,早期主打70多至80多平方米的小戶型,而其新一期項目“旭景西苑”則轉向主打126—170平方米的大戶型。美林湖畔花園目前在推的產品是以小三房與大三房為主的中等戶型,從其銷售效果看,大戶型最能獲得客戶的認可,而且也更能銷出高價位。據悉,美林湖畔花園明年將主推120—180平方米的豪華大戶型……
在小企業還熱衷于炒作小戶型之時,大品牌房企開始群起強攻大戶型。
大小房企各有所好
在目前的廣州樓市,像富力地產、合生創展、珠江地產、碧桂園以及光大花園與星河灣等大型品牌房企旗下樓盤或名盤,不約而同地群起強攻大戶型項目,相反,小房企尤其越是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越是熱衷于開發小盤、小戶型。
眾所周知,小戶型物業雖然不容易賣出好價錢,但由于其總價不高,故而較為容易“出手”,這是眾多小房企尤其是資金實力不強的小型房企最為看重的一個理由:物業容易“出手”,自然資金回籠速度也快。而大品牌房企之所以舍棄小戶型,則是因為小型物業雖然容易“出手”,但賣不出好價錢,這對于資金實力雄厚的大品牌房企而言,自然“討不到便宜”。
大品牌房企垂青大戶型,是因為大戶型容易賣出好價錢。但戶型大并不是賣出好價錢的惟一理由,美林基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營銷中心策劃總監孫濤表示,要想賣出好價錢,除了大戶型外,還需要有良好的社區環境,甚至相應的社區配套等等。很顯然,一般小型房企開發的樓盤尤其是小樓盤,社區環境很難像那些大品牌房企旗下樓盤那樣做到“盡如人意”,尤其是小型房企開發的小樓盤,其社區配套更是難以與大品牌房企旗下大規模項目甚至超大規模項目媲美。相反,實力雄厚的大品牌房企則可以憑據強大資金與技術優勢,開發高質素的產品,美化社區環境,完善相關配套與物管服務,再加上品牌的“附加值”,從而賣出令人滿意的價位……由此不難理解緣何小房企尤其是開發小項目的小房企緣何熱衷于于開發小戶型單位而對大戶型項目“不感冒”,而大品牌房企又因何垂青大戶型卻置小戶型于“不屑一顧”。
誠然,大品牌房企垂青大戶型,更多地還是出于對市場尤其是對自身實力所持有的堅定信心。而實力不強的小型房企盲目追捧大戶型,則有可能遭遇巨大的市場風險。 大小房企依據自身實力特長“各有所好”開發不同類型物業,而不再是一窩蜂式地盲目跟風,在某種程度上說,也顯示出廣州樓市的成熟理性。
大戶型成市場“主流”
前幾年廣州樓市住房消費流行“梯度消費”理念,催生了廣州小戶型市場。“我想要一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這首歌詞所演繹的涵義,成為廣州樓市小戶型風行的最好注腳。
然而,經過幾年來的高速發展,目前廣州市區居民家庭已有近九成擁有了自己的住房,而年輕白領經過前幾年的劇增,目前增速已開始放緩。更為重要的是,此前很多投資置業者青睞小戶型,是因為投資小戶型房屋易于出手獲取租賃收益,但如今擁有住房者不斷增多,市場對小戶型房屋的需求開始減少,在未來1—2年里,廣州的小戶型住宅單位有可能面臨尷尬局面——眾多小戶型單位可能會從“香餑餑”淪為令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這正是緣何今年來廣州眾多有遠見的地產商尤其是各大品牌房企紛紛舍棄小戶型而大舉進軍大戶型住宅之原因。
與小戶型住宅單位市場需求不斷銳減不同的是,今年來廣州市場對大戶型的需求激增。隨著近年廣州經濟的高速發展,正在步入后小康社會的廣州市民越來越多地有了厚實的積蓄,而且眾多早已擁有住房的市民開始有了換第二套房甚至享有二套住房,改善居住條件的強烈要求,這無疑增加了對大戶型單位的要求。
雖然目前廣州家庭人均居住面積已達15.57平方米,然而與戶均有120平方米、人均35平方米的“小康標準”還有相當距離。隨著廣州人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均居住面積還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更重要的是,現代廣州人已不再滿足于“想要一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而是追求舒適寬裕、健康豐盛。從這一層面看,大戶型在廣州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廣州諸多大品牌房企群起強攻大戶型市場,事實上是在引領廣州樓市未來的居住潮流。
特約編輯:廣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