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不破的背后:中小學生體質在不斷下降
新華社蘭州12月15日專電(記者聶建江、梁強)有關專家分析認為,中學生運動會紀錄10年打不破的背后實際上是中小學生體質在不斷下降的嚴峻現實。
蘭州大學體育部副
主任田立佑教授分析說,中小學生運動會紀錄都是普通學生創下的,其水平并沒有高到無法企及,這些紀錄長期打不破的背后,實際上是學生體質在不斷下降的現實。
而教育主管部門對學生體質檢測的結果恰恰如田立佑所言。近四五年來,蘭州市學生除速度素質下降幅度較小以外,耐力、柔韌性、爆發力等素質均有明顯下降。記者從蘭州市教育局了解到,與此同時,蘭州市城區一些地區中小學生的近視率已經達到了80%以上。
教育部公布的2002年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報告,反映了我國學生體質狀況存在四個方面的主要問題:1、體能部分指標繼續呈下降趨勢;2、反映心肺功能的肺活量繼續下降;3、超重及肥胖學生明顯增多;4、小學生的視力不良檢出率居高不下。
“現在,孩子生活條件好,營養能夠跟上,孩子個子普遍長高了,體重也增加了,但身體素質卻越來越差,”蘭州十一中體育老師張明祥無奈地說:“有些學生繞著150米的操場跑3圈就筋疲力盡,一些學生的臂力太差連單雙杠都上不去!
記者了解到,由于學生的身體素質在不斷下降,部分中小學體育課上原有的鉛球、單雙杠等項目已經取消。一些老師解釋說,學生力量太差,這樣的項目不僅起不到鍛煉的效果,還可能帶來運動傷害,得不償失,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如果出現傷害,誰都負不起責任。
由于學生的身體體質比較差,以致很多學校的體育課難以有效進行,為了照顧到少數同學的身體狀況,學校體育課如履薄冰,只能選擇一些運動量小的項目輕描淡寫地上一上,實際上沒有起到有效的作用。
學生體質下降不僅影響了學校體育教學的正常開展,在日常生活、學習各方面也是麻煩重重。采訪中一位學生家長說:“我的孩子平時給自己的自行車充氣都會氣喘吁吁,更不用說做其他事情了。”這位家長說,家長倒不是很溺愛孩子而不讓他干活,實在是孩子什么都干不了!翱吹剿牲c活就累倒,就氣不打一處來。”
蘭州大學體育部畢研潔教授說,由于中小學階段體育鍛煉不足,大學生體質狀況也十分差,在新生軍訓和體育課上,運動量并不大的情況下,還是有很多學生暈倒。畢研潔對此憂心忡忡:“這樣的身體狀況,如何擔當重任?”
他說,如果在中小學階段沒有一個很好的身體,一些心理疾病也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構成嚴重威脅,工作以后各種富貴病就會隨之而來,這種現象是孩子、乃至社會發展的潛在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