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2月13日專電(張峻松)
“我們同學中有95%的人,在書店買不到適合自己的書。”在12日舉行的“2004·媒體與未成年人發展圖書出版分論壇”上,來自上海格致中學的學生代表陶艷玲,向與會者傾訴他們的“苦惱”。承辦這次會議的少年兒童出版社就此向全
國同行發出倡議: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凈化未成年人出版物市場。
陶艷玲說,我們在學校中作了認真調查,95%的同學說在書店輕易找不到自己的書。現有的青少年讀物,有的太兒童化,有的充滿色情暴力,對我們的成長有百害而無一利。還有書價太高,我們買不起,只能被逼著去買盜版書。很多盜版書,內容不健康,看多了不好,只好選擇網絡。但是,網絡能替代書嗎?我們還做過一個調查,過去文學雜志很受大家歡迎,現在不行了,只有30%的同學看文學雜志,70%的同學追星,看娛樂休閑讀物。要想想辦法,改變這一狀況。同學們希望能與自己喜愛的作家交談,呼聲最高的是余秋雨、趙麗宏,還有我們的同齡人韓寒、郭敬明。“我們更希望出版社的叔叔阿姨們,和我們面對面溝通,傾聽我們的心聲,多出真正適合青少年讀的書。我們什么時候能有像《哈利·波特》這樣的書?”
我國現有18歲以下的人口3.67億人,這是一個龐大的需要特別加以撫育和保護的人群。作為傳播知識、承載文化的傳統媒體,圖書出版在當下的未成年人中,功能正在減退。一方面淹沒在多媒體的汪洋中,一方面原創能力在消逝。于是,一些品位低俗、質量低下的有害讀物,入侵未成年人讀物出版市場。兒童文學評論家劉緒源痛心地說:“兒童文學創作到了最低落的時期,大多數作品一是搞笑,二是消遣。那種貼近青少年生活的優秀作品少之又少。”
會上,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少年兒童出版社,向全國同行發出《讓我們攜手,為孩子打造一片綠色的閱讀空間》的倡議,倡議全行業聯合起來,共同制定一套在全行業適用的統一的健康讀物標準,共同建立健全一套行業性的監督檢查機制,在小讀者和監護人中建立監督機制,建立有關編輯人員的定期培訓制,開展形式多樣的編讀交流活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