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財富專訊
記者昨日從李滄區經濟計劃局獲悉,該區民營汽車配套加工業發展迅猛,前11個月實現銷售收入22.1億元,占到了全區企業(不含市屬以上企業)銷售收入的1/3。
據介紹,目前李滄區共有34家民營汽配企業,為青汽、二汽、歐曼、濟南重汽等提供各類汽車配套產品。從汽車車橋、汽車傳動軸、鋼板彈簧、車
架總成到汽車貨廂、鐵板下料、貯氣筒、橡膠制品、駕駛室頂蓋、汽車線束等不一而足。其中90%以上的汽配企業為青汽配套,實施了堅決“緊跟青汽”戰略。去年為了青汽的需要,海通車橋和汽車配件三廠就把配套廠搬到了成都,更加密切了與汽車廠的配套關系。
這34家民營汽配企業的異軍突起,已成為李滄區經濟發展的骨干力量。去年,這些汽配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8.4億元,實交稅金8026萬元,今年年銷售收入預計可達25億元,占區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收入的30%;實繳稅金預計完成8820萬元,占全區實繳稅金的15%。(記者
劉世杰 通訊員 王樹防)
相關新聞
汽配企業要走出家門
早報財富專訊
博士生導師、青島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隋映輝介紹,近年來,隨著“6+3”(通用、福特、豐田、戴-克、大眾、雷諾-日產、寶馬、PSA和本田)跨國汽車巨頭相繼完成在華投資布局,在華汽車零部件生產開始出現本土化浪潮,吸引了一批國際汽車零部件集團來華投資設廠,我國開始成為世界汽車零部件生產工廠,進入全球采購平臺。
隋映輝認為,這一發展趨勢,對我市汽車零部件行業來說,是機遇更是挑戰。青島汽車零部件企業不但要著眼于給青島汽車產業集群進行配套,更應走出“家門口”,加大與跨國公司的合資合作,適應零部件本土化生產面臨的全球化采購、同步化研發、中性化發展和模塊化供貨等新要求,在全球化采購中爭得更大的市場份額。(記者
劉世杰)
特約編輯:舒薇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