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為全景天窗版畢加索外觀
新畢加索的此次改型與歐洲完全同步,而且改型車在歐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好評。尤其是那超大型的全景式天窗,更是成為了全車的最大亮點。 |
追溯薩拉-畢加索的歷史,它的處于秀還是在1998年19月的法國巴黎國際車展上。
1999年11月,位于畢加索大師故鄉一雪鐵龍公司在西班牙維哥的生產廠終于將第一輛量產車駛下了生產線。而在中國,2991年11月,東風雪鐵龍公司將它投放到了國內市場。正像它的名字一樣,薩拉—畢加索自誕生之日起,就是藝術與科技的完美結晶。
又到紅葉漫山的季節,在國內市場已經打拼了3年的畢加索家族又一次添加了新鮮血液一新薩拉—畢加索。此次畢加索的改型與歐洲完全同步,而且改型車在歐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好評。尤其是那超大型的全景式天窗,更是成為了全車的最大亮點。遐想一下,如果能在秋日微風中駕馭這藝術的精靈,暢游于如畫的風景之中,自由呼吸那山間沁人的空氣,哇喔,那將是一種怎樣愜意的享受啊……
想什么來什么,這也算得上是一種幸運嘛I哈哈。這不,剛剛遐想完不久,社里就通知我們周末去試駕全景天窗版的新薩拉-畢加索,哎呀呀,還真是有點興奮吶。
周五傍晚拿到了鑰匙,到提車的停車場我們一眼就找到了試駕車,因為它那與眾不同的前衛外形和頂部碩大的天窗的確在那么多車中顯得鶴立雞群。沒急著上車,讓我們先把它來仔細打量。
對比上一代車型,新畢加索的前臉有了一定的變化,通透性很好的一體式大燈取代了原來頗具水晶感的前大燈,讓人看著更有一種說不出的痛快。為了提升全車的整體感,新畢加索采用了全新造型的同色保險杠,而且在保險杠上增加了鍍鉻鑲條。線條更加清晰的發動機罩設計,再配以全新的散熱器護柵和加大的雪鐵龍標識,以及進氣口的加寬、霧燈的包進等,整個前臉給人以更厚實,更有力量,更加大氣的感覺。
從側面觀瞧,新畢加索給人的感覺是向前伸展,原來車身上的全圓線條中,又被加入了一些直線,這讓整車看起來更具動感,更富時尚氣息。同時,機器蓋與風擋玻璃的相同傾斜角度以及渾厚圓滑的線條,使得整個車身充滿了靈性,法國式的浪漫躍然眼前。
嘖嘖的贊嘆聲中,又轉到了車子的尾部。為了保持與前保險杠的設計風格一致,車尾部的保險杠在改變造型后,采用了圓滑的過渡方式,而且也增加了鍍鉻鑲條。同時,尾燈也經過了重新調整,更加大氣的平面設計,再配以均勻的橫向紋理,讓人看起來感覺穩重而又大方。
轉了好幾圈,正面、側面、后面也都看了個夠,綜合評價一下,可總結為六個字,那就是一“更動感、更厚實”。還有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發現后保險杠與后背門間的縫隙明顯減小,可見新薩拉—畢加索的做工更加精細。
![]()
![]()
圖為全景天窗版畢加索
抬頭看看天色將暗,趕緊上車回社里,內飾已沒有時間仔細琢磨,只好等來日再一見短長。一路上平安無事,新畢加索的提速性能很不錯,輕易就能把搭伴的另外一輛車甩掉,只是在停車場泊車時,看不到的車鼻讓我們不太習慣,這倒也是單廂車的通病,小心翼翼地停好后,就開始耐心等待第二天的正式試駕了。
天公作美,早上起來就發現連續陰霾了幾天的天空開始放晴,伴著微微的秋風,太陽毫不吝惜地將金色的光芒灑向大地,偶爾飄過的浮云,呼應著高高飛舞的風箏,濃濃的秋韻已經讓人心醉。
驅車奔赴社里,遠遠地就看見那輛香檳金色的新薩拉—畢加索靜靜地沐浴在陽光下,寬大的車身和前后連續的大面積全景天窗和諧完美地統一在一起,一股法蘭西的浪漫氣質表露無疑。
打開車門,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采用天鵝絨面料的座椅,用手摸摸,觸感非常舒適。坐進駕駛室環顧四周,淺色面料裝飾的門護板,使得車內更加溫馨。儀表板采用了雙色組合設計,左右貫通的深咖啡色裝飾板,清新醒目,高雅大方。而操控臺極具金屬質感的工藝造型,更給全車增添了幾分動感。
當然,最需要關注的自然是新畢加索的全景天窗!仰頭望去,這款久慕大名的全景天窗的確大得驚人I長1348毫米,寬885毫米的天窗框架,使得玻璃面積差不多覆蓋了整個車頂,天窗可打開699毫米,就連后排乘客也能充分享受陽光。全景天窗由兩塊玻璃組成,面積高達1.2平方米,玻璃下有手/自一體的遮陽簾,能有效降低紫外線的輻射。只是由于車身結構的限制,后面一塊玻璃是固定死的,不能打開,這多少讓人有些遺憾。不過,這款來自德國原裝進口的韋巴斯特天窗,采用了專用的5mm玻璃,質量絕對經過了嚴格的測試,能夠有效保障在發生激烈事故時乘客和駕駛員的安全。
新畢加索的內部空間非常寬大,尤其是駕乘人員的頭部空間更為充裕,坐在里面幾乎沒有壓抑感,而排擋桿放置在中控臺上的設計,既保證了操作油門和剎車的方便,又沒有局限腿部的活動空間。兩個前排座椅背后都有一個可收放的小茶桌,這為后排乘客提供了不少方便。而且后排的座椅可以獨立放倒,當乘坐兩人時,中間的座椅放倒后居然也是一個帶茶杯托的小桌子;而當三個座椅全部放倒后,連同后備廂的空間,裝載一輛山地車都綽綽有余。在扳起后排座椅的時候,我們還發現在后窗附近的后隔板上有一個獨立的12V電源,這對在后排用電的乘客來說無疑是一個考慮周全的人性化設計。
趕緊打火發動吧,郊外的紅楓葉已經在向我們招手。雖然只有2.9升的排量,99千瓦的最大輸出功率,但新畢加索的起步加速表現仍舊很突出。掛上D擋后,輕踏油門,動力輸出表現得溫和平穩,寬大的車身行駛穩穩當當。在穿過狹窄的單行線后,終于上到四環,加大油門,功率輸出瞬間加大,引擎爆發的能量給人以強烈的推背感。隨著油門的加大,變速升擋在平穩中進行著,在速度達到89公里/時后,感覺動力的輸出離峰值還有較大的距離,由于四環限速,只好等一會兒上了高速再看看新畢加索的高速行駛能力。
唉,可能凡事都沒有完全順利的。這不,剛剛上了高速,交通臺里就傳出前方有兩輛拉煤大車相撞的事故,于是我們就開始了大堵車的漫長等待。十幾公里的路,車輛無比擁擠,走走停停,可卻也體現出了手自一體的優勢,沒有了頻繁換擋的痛苦,再不時地仰望一下天空,平日堵車的煩惱在此時也沒有那么強烈了。
好不容易駛出了堵車帶,但由于車多,高速行駛的愿望還是沒有達到,只好回程再體會。拐出高速,一路高歌猛進,不一刻便進入了十三陵水庫的庫區。彎彎曲曲的山路,開始了對新畢加索的又一輪考驗。
秋葉紅了,云朵笑了,透過寬大的車窗和天窗,北國初秋的美景不斷地“侵犯”著我們的視覺極限。新畢加索愉快地在山路上行進,寬大的視野,充沛的動力,再加上良好的操控性能,這一切都讓我們信心十足。雪鐵龍向來以底盤扎實著稱,但畢加索的車身較高,按常理較高的重心,自然會加大轉彎時車身的側傾,但是在十三陵庫區蜿蜒的山路上,無論怎么急轉彎,新畢加索偏硬的懸掛和后輪隨動轉向都能很好地控制車身姿態,而且車輪抓地性能很好,再加上天鵝絨面料座椅良好的摩擦力,這使得乘駕者在車輛轉彎時的側傾角度很小。還有一點,廣受非議的雙A柱設計,在我們試駕的過程中,并沒有感到像傳說中那樣阻擋視線,而同側兩個A柱間透明的玻璃窗在我們看采在過彎時還是夠用的。
在山中穿梭了兩個多小時,新畢加索不時地成為我們手上相機的模特,左一張,右一張,亮麗的車身配合著如詩如畫的風景,真叫人欲罷不能。一直拍到膠卷耗盡,內存用完,三個人這才偃旗收兵。回程的路上,山風習習,大開的全景天窗讓每一個成員都呼吸到了清新的空氣,路旁楊樹的影子印落在車上,斑斑駁駁。通過方向盤音響控制系統調節車載音響,6個喇叭中緩緩傳出的樂聲,還真讓人有一絲法蘭西的浪漫情調在心中蕩漾……
回程的高速上已沒有來時的繁忙景象,車不多,于是就想起還未感受的高速行駛性能。于是端正坐姿,握緊方向盤,右腳開始對油門施壓,60,70,80……沒用多長時間,寬大的多功能液晶屏上就已顯示車輛已達到135公里/時的時速。這個時候車廂內依然安靜,除了輕微的風噪外,沒有太多的噪音,車內交談絲毫不受影響。而且此時發動機依然感覺后勁十足。在高速行駛中,我們也嘗試了變線切彎,出乎我們的預料,較高的車身在高速變線的作業下,沒有太強的側傾感,非常自然。而轉化到手擋運動模式,操控感覺并沒有太多變化,就這一點,駕駛樂趣還是比手動擋稍稍遜色一些。
回程的路總是讓人感覺比去時短,在夕陽的余輝中,我們的試駕也告一段落了。一天的接觸時間還是太短,還有很多駕乘的感受沒有挖掘出來,而那些恐十白要真正的車主才能體會了。總而言之,參加試駕的編輯們都對新畢加索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它前衛的造型,獨樹一幟的全景天窗,還有扎實可靠的操控性能,如果再加上一個更為合理的價格,我們相信它能在中國的土地上走得更遠更長。
趙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