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離臺灣“立委”選舉投票日只剩下一個星期的時間。這場選舉結果,將決定今后一段時期臺灣內部政局的發展趨勢,也將決定臺灣朝野政治實力的此消彼長。關鍵點在于,選舉的結果可能直接沖擊和影響臺海局勢。
幾乎所有的政治觀察家都認定,兩岸政治互動能否走出谷底并回到良性互動的常
態,美臺關系是否能重建互信,美國對臺灣內部局勢以及兩岸關系的介入是否會更加直接,這些懸念都將取決于泛藍和泛綠陣營能否在今次“立法院”選舉中獲得過半數的相對優勢席位。
中美共識使“臺獨”分子更焦慮
一般認為,如果泛綠陣營獲得過半席位,則陳水扁在2006年“修憲、制憲”的步伐將加快,內部施政遭到在野政黨杯葛的概率和壓力亦將有所減緩。在民進黨獲得過半數席位之后,陳水扁和極端“臺獨”政治訴求之間的距離將有所擴大。民進黨內部的務實派人士堅持認為,陳水扁通過今次“立委”選舉達致保江山的階段性目的之后,就可以更加從容和集中精力面對和處理兩岸關系。
如果的確如此,也許這次“立委”選舉的結果是可以期待的。問題在于,盡管人們可以接受陳水扁的當務之急是“保江山”,而不是在持續沖撞中共對臺政策的紅線,但對陳水扁的政治誠信,北京決策圈和政策智庫基本上已經不抱任何幻想。
除了五角大樓和美國軍火商之外,白宮以及國務院行政部門對陳水扁的“切香腸戰術”以及探試美國、挑釁北京的一貫言行,已經有諸多不耐。正因如此,布什和胡錦濤在智利就臺海局勢交換看法時,不僅對胡錦濤在臺海問題上的直率坦誠印象深刻,而且對陳水扁執政團隊放言攻打上海的狂妄做了“蚊子打大象”的輕蔑注腳。
從政治博弈理論最基本常識來看,在當下的兩岸關系中,美國因素已有更多的凸顯。北京和華盛頓為了各自的戰略利益,將“陳水扁們”劃地為牢并嚴加監管的態勢日益明顯。對此,有人認為中美關系結束了嬰孩期,正在逐步邁入成熟。這種曉以利害、理性應對的互動,使民進黨以及極少數“臺獨”分子增加了莫名的焦慮感。
阿扁趕緊作出解釋
稍早前,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包潤石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明確要求陳水扁對“2006年制憲時間表”究竟是否意味著推動“臺獨”,盡快說清楚講明白。這種前所未有的嚴厲措詞,讓許多臺北政治觀察家跌破眼鏡,讓陳水扁的安全智庫團隊神情凝重,也讓臺灣的在野政黨多了一個反擊陳水扁咄咄逼人政治攻勢的武器。
人們發現,在美國高度關切后,陳水扁再度展現柔軟身段,不斷重申“四不一沒有”、“信守承諾”;“行政院”也立即撤回“公投法修正草案”,以表示無意透過“公投”復決“修憲”。在處理對美關系問題上,陳水扁的高效率讓外界印象深刻。
這種高效率連李登輝都看不下去了,所以李登輝會在公開場合上埋怨陳水扁解釋得太早,也沒有必要在臺灣記者面前解釋,應該直接到華盛頓解釋。他甚至反問支持“臺獨”的民眾,美國人難道是臺灣的爸爸嗎?在另外一個場合,李登輝則給陳水扁提出建議,認為無需恐懼,只要和美國人“撒嬌一下”就好,讓美國了解現在的“憲法”不合身,所以要做新衣。
在此之前,筆者和一名大陸學者談及,最近一段時間,陳水扁等民進黨政府高層幾近走火入魔的言行,究竟應該如何解讀。該學者對此政治吊詭現象作出了一個未必恰當但卻傳神的解釋。
他認為,陳水扁等人的言論表現,并不盡然不屬于選舉語言的范疇,選舉過程中的言論假期已經讓“陳水扁們”糟蹋,失去了民主政治的原色,注入了更多民粹的、煽情的、取悅特定受眾的、媚俗的內容。
當中美兩國展示更多合作協調時,就好像兩個大人在“拉家常”,而且氣氛和諧,態度友善,共識增多,一旁無法參與大人講話的小孩子為了爭取大人們的注意,只能不斷地在一旁扮鬼臉、吐舌頭、翻筋斗,甚至大哭大笑大嚷大叫。這么做,無非就是希望獲得注意,也得到某種程度的話語權。
華盛頓不想再受騙
這種詮釋對許多臺灣朋友可能不太公平,但李登輝的“撒嬌說”出現后,筆者以為這個詮釋頗為傳神,也說明了臺灣在大國政治博弈過程中,已經不可避免地走向邊緣。一方面,“美國不是臺灣的老爸,憑什么干涉臺灣”,另一方面卻以狀似兒子的態度說“撒嬌一下”就好。臺北輿論不無辛酸地指出,這種所謂“撒嬌”是非常臺灣人式的表達方式。這是真正意義上的“臺灣人的悲哀”。
敏感的政治分析家發現,美國對陳水扁的解釋仍然是有保留的,陳水扁采取的“切香腸戰術”,先切的是美國的手指。美國人觀察他四年了,知道他說話靠不住,所以今后四年,布什不會再讓陳水扁牽著鼻子走,也不會讓陳水扁繼續猛踩紅線。
美國不少政策智庫人士對臺海可能發生軍事沖突憂心忡忡,關鍵在于對陳水扁可能的走火入魔無從把握。連美國人都意識到,盡管阿扁反反復復說現狀不會改變,但臺灣在幾經折騰之下,除了“中華民國”四個字之外,已經面目全非。美國已經看到了中國的決心,難道阿扁還要視而不見,置若罔聞,讓臺灣走向沉淪嗎?(陳子帛)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