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12月4日訊 我省注重用財政資金支持農業發展,4年來共支出6000萬元專項資金,吸收各類資金近60億元,建設農業科技園區38處,使園區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軸心”,共帶動100多萬農民走上致富路,園區內農民人均年收入超8000元。
記者從省財政廳了解到,省財政從4年前開始每年安排1500萬元專項資金,4
年來共吸收各類企業、民間等資金共57.4億元,建立國內一流的省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區17處,農業特色科技園21處,共實現技工貿總收入55.33億元,利稅6.54億元。
通過幾年建設,園區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據統計,17家省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內科研機構就已達100多家,擁有研發人員1672人,與中國科學院、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等單位聯合承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863計劃5項,4年來獲得各項專利102項,各種獎勵103項,其中國家級獎勵11項。濰坊市依托省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立了山東省蔬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山東農業大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后在蔬菜良種國產化、現代設施農業裝備研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獲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
農業科技園區成為國外先進技術的引進示范基地和成熟適用技術的轉化輻射基地。幾年來園區內共引進技術193項,引進優良畜禽、蔬菜、果品、水產等新品種1299個,引進新設施399套,自主開發項目111項,推廣新品種506個,推廣規;咝юB殖、生物病蟲害綜合防治、設施農業開發等新技術182項。
園區還發揮人才密集、技術密集和條件設施優越的“平臺”優勢,借助與當地農民接近、與當地經濟發展聯系緊密的便利,大力開展形式多樣的農民培訓,農民看得明白,聽得清楚,學得到家。幾年來累計培訓農民77.40萬人,吸納就業14.41萬人,帶動農民致富108.64萬人,園區內農民人均收入達到8112.95元。
責任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