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來,中國足球的改革只是停留在淺層次上,聯賽初期的火爆、沖擊世界杯的成功,掩蓋了中國足球在體制建設方面的深層次問題。足協長期以來忽視體制建設、制度建設,沒有在改革取得初步成果后繼續完善聯賽的運行機制,以至于為以后的假球、黑哨和賭球的泛濫埋下了隱患,中超的幾乎崩盤,可謂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足
協作為職業聯賽的發起者和組織者,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其權力也缺乏來自外部監督與制約。作為聯賽的最大受益者,除盡最大可能地維護既得的權力和利益外,足協也缺乏推動足球改革深入進行的內在動力。
面對中國足壇的現狀,我們也無法更多地責怪閻世鐸。長期以來形成的體制、利益分配的格局,非一人之力可以回天。閻主席不是一個先知先覺者,而是一個原有秩序的即位者和維護者,他本人也在自覺不自覺地被原有體制的慣性裹挾著前行。閻主席的問題在于他僅是一個化妝師,天真地認為將甲A包裝成中超這種換湯不換藥的做法,能再續昔日的輝煌。然而,無情的現實使職業聯賽蒼老而丑陋的面容暴露無遺。
這種傳統的行政管理體制,在解決足協與俱樂部等圈內矛盾時還算勉為其難,但當第三利益集團介入而出現賭球現象時,足協連對自己最有把握控制的裁判員也束手無策,聽任錯判、黑哨橫行。而俱樂部也對自己的球員在場上種種不正常的現象無能為力,最后只能強行采取物理隔離的辦法,收繳手機,進行封閉訓練,杜絕與外界的一切聯系,結果證明這種最原始的辦法卻是最有效的辦法。這一切都說明,足協對聯賽管理不力,經營不善,致使俱樂部利益受到了嚴重損害,進而導致中超的局面失控。
11月17日晚的中國足球勝利與失敗的轉換,是中國足球改革不深入的結果。在一切都輸光了之后,我們還怕什么?或許現在我們缺乏的只是進一步改革的能力。陳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