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韓國把環境保護始終放在思考和決策的首要位置,在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發生沖突而不能兼顧的時候,韓國人寧愿不要鈔票。11月7日,為期一周的“2004中韓大學生植樹交流活動”圓滿結束。此次韓國之行,對于大多數代表團成員來說,或許感到更多的是新奇,但對于我本人而言,還多了一份景仰。這次活動讓
我獲益匪淺,韓國人的環保意識之強令人贊嘆。
韓國首都漢城是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地方。晴朗的日子,你若抬頭仰望,定會發現碧空萬里,白云飄蕩,陽光揮灑在潔凈的街道上,街道兩旁種植的樹木,或深綠色、或金黃色、或深紅色、或暗紫色,其樹葉把整個漢城裝扮得異常美麗——這是漢城雨過天晴后的景象。這一切告訴我們,漢城是個非常適合人們生活的樂園,她的美麗讓人難以拒絕,更難以忘懷。
隨著在韓日程的推進,我對韓國的認識也在逐漸加深。韓國的確是個好地方,漢城更好!同時,我也對韓國人一些分析問題的方法和做法由衷地感嘆。在韓國,你很難發現有人在使用一次性餐具就餐。一般情況下,不允許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就連五星級的酒店,也不提供一次性的牙刷。在大街上買東西,店家提供給顧客的大多是紙袋。當然,在韓國也有少量一次性用品。比如,買一碗方便面,店家會附帶著送你一雙一次性的木質筷子。別以為這是特例,其中包含著韓國人的環保意識。韓國的方便面跟中國的不太一樣:中國的碗裝方便面,往往有好幾個調料包和一支塑料叉,但在韓國,碗裝面僅僅有一個調料包,像脫水蔬菜之類的調料就直接撒在碗里,這樣就節省了一個塑料調味包。每碗方便面節約一只小小的塑料袋,這不僅僅是節省資源,也在減少污染,保護環境,真可謂于細微之處見環保。此外,韓國的碗裝面不附帶塑料叉,出售時,店家往往會問顧客是否需要一次性筷子。一般情況下,如果韓國國民在家用面,就不會再索要筷子。更讓人深思的是,在韓國附帶碗面送出的一次性木質筷子是從國外進口的!這不是說韓國人有花不完的錢,也不是說韓國沒有用于造筷子的樹木。事實的真相是:韓國把環境保護始終放在思考和決策的首要位置,在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發生沖突而不能兼顧的時候,韓國人寧愿不要鈔票。
或許很多中國人不知道目前韓國國土的森林覆蓋率高達68%,在世界上名列前茅。11月3日,在韓國國立山林科學院舉行的中韓大學生關于環境保護、經濟、文化的研討會上,韓國一名學生的《人體的2/3是水,我國的2/3是森林!》報告讓在場的每一位韓國人感到無比自豪,也讓在場的每一位中國人震撼了。中國的森林覆蓋率只占國土面積的16.55%,而世界森林覆蓋率的平均水平是27%。顯然,中國在國土綠化方面,不僅與韓國差距巨大,甚至距世界平均水平也有相當距離。這是我們必須虛心學習的地方。
11月2日,代表團參觀了漢城市政廳,聽了有關漢城市財政預算的介紹。令人吃驚的是,漢城市將16.7%的預算用在環保事業上,超過15%的預算用在公共交通設施的改善上,其余的工業、農業、科教、文化等產業比重都遠遠不及以上兩項的預算。這向我們反映了一個問題:漢城現在最看重的已不是經濟效益,而是生態效益和社會綜合效益。漢城市政府的每一項重大決策首先考慮的是生態效益如何。在此,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目前正在施工中的“清溪川復原工程”。清溪川原是一條貫穿漢城市的河流。上世紀中后期,由于韓國工業化的發展,漢城市城市規模不斷擴大,車輛急劇增多。因此,對道路的需求與日俱增,在此前提下,清溪川被改造成了一條高速公路。幾十年過去了,這條高速公路對于緩解漢城的交通狀況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隨著全球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環保問題越來越成為困擾漢城的一個重大問題。在反復權衡之后,漢城市于近年做出了決定:拆除清溪川上的高速公路,重新恢復原來的清溪川,并在恢復后的清溪川兩岸進行綠化。毫無疑問,要進行這樣一個浩大工程需要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原本嚴峻的交通狀況可能也將變得更加擁堵。然而,為了保護環境,改善漢城的生活狀況,在市民的理解和支持下,“清溪川復原工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從這項工程中,我們看到的是漢城人對改善生態環境的巨大愿望,和對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堅定信念。
韓國人是了不起的,他們的執著精神和超前意識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當今,全球已經掀起了一場綠色革命,環保問題已經引起了每一個國家的高度重視。如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尤其是經濟效益的和諧統一是每一個國家都必須面臨的問題。與中國相比,韓國處于更高的發展階段,有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去進行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當前,中國處于發展的戰略機遇期,發展是當務之急,但中國的發展必須是可持續的、各方面相協調的,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必然包括在內。每一個人都要學會從環保的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形成一種良好的超前意識。唯有此,我們才能與時代同步。(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
劉文忠)
特約編輯:張慶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