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召開的交大人才強校工作會議上傳出信息,到2010年,交大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將達70%,從今年起,交大將大量吸納外來高質量教師,以保證來自國際著名高校和國內學科排名前五位高校的博士不少于1/3,而交大留校的博士則會被控制在1/3以內。與之配套的考核體系也將實行重大改革,教授一味
急功近利寫論文將得不到鼓勵,學校將在部分院系試行崗位年薪制。
據統計,交大現有一線教師2256人,僅占全體教職工的35%,另一方面,辦學規模擴大,招生數大增也造成了學生和教師比例(生師比)偏高,如電器、機械、管理、生命科學等專業的生師比都超過了15:1,甚至高達27:1的情況。為此,交大提出上述人才隊伍建設目標,力爭到2010年,專任教師達到2800人,師生比1:10。
交大校長謝繩武還指出,交大尚缺國際頂尖的學術大師,北京大學教師中獲得海外高校博士學位的有400人,所占比例達到了1/3,而交大的這一比例是18%,這不利于提高交大的國際地位。為此,交大將在今年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院長、教授的基礎上,推進“校內外同臺競爭,晉聘合一”的原則,加快補充“師出名門”的青年博士。此外,交大將推出40至50個“特聘教授”崗位,在校內外公開招聘自然和人文學科的拔尖教授,聘期三年,在待遇、科研啟動經費上給予較大支持,以吸引更多的中青年學科帶頭人。
除了一系列引才計劃,交大還將對現行的人員考核評估制度“動刀”。據交大數學系主任王維克介紹,在原有的“任務與資源掛鉤”這一配置模式下,許多院系和教師急功近利,片面追求論文、項目、基金和專利的數量,一些教授可能勤于“爬格子”,忽視教學工作,導致“工分制”現象的產生,不利于人才的可持續培養。他還指出,工科比較容易獲得大筆科研資金和大項目,有立竿見影的業績,而理科和文科這些基礎性研究一般要等三五年才能出重大成果,在單一的考核模式和過短的考核周期下,文科和一些基礎學科發展會很困難,這不符合長效發展的科學規律。
(許可臻)
特約編輯:張慶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