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白電”落戶青島 上汽巨資投向煙臺……
在長三角、珠三角面臨土地、電力緊缺,中西部投資環境還有待提高的情況下,山東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但產業轉移持續的時間不會太長,因而必須“搶”字當頭
向左走?向右走?長三角、珠三角的產業二次轉移將轉向哪里?
近期,山東傾力打
造的半島制造業基地開始成為資本流向的新亮點。
11月8日,TCL宣布與青島威士電器合資,投資2億元在青島建立電冰箱生產基地———TCL電冰箱青島工業園。
10月31日—11月5日,由山東省工商局組織的龐大的政府經貿代表團奔赴廣東招商,5天的時間里簽約項目220個,引資226億元。
此前的10月28日,在上海舉行的煙臺———上海經濟合作洽談會上,40億汽車投資大單投向煙臺,大單中包括了上汽集團總公司和上汽集團(北京)有限公司分別投資15億元和12億元的兩個汽車工業園。而且業內人士分析,上汽集團收購韓國雙龍汽車后的在華第一個配套項目,很可能將落戶山東。
一連串的產業資本轉移使山東省政府全力打造半島制造業基地的夢想正一步步變為現實。對半島制造業基地,山東省政府的期望是承接兩個產業轉移———國際產業轉移和長三角、珠三角產業轉移。對擁有地緣優勢的山東而言,承接日韓產業轉移并不難,山東已擁有大批日韓企業。難得的是承接長三角、珠三角的產業轉移。相比發育成熟的長三角、珠三角,山東半島制造業基地還有許多要完善的地方,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吸引兩地企業北上就成了山東極力解決的問題。
現在,機會來了。
煙臺范本
從上海歸來的十多天里,煙臺市副市長劉筱杰一直沉浸在喜悅里。隨著10月28日與上汽集團簽訂投資協議,煙臺的又一產業鏈———汽車產業鏈構建完成。
對完善的產業鏈給經濟帶來的影響,煙臺有幾個成功的范本。浪潮LG數字移動通訊有限公司是最早落戶煙臺的手機制造企業,現年產手機150萬臺,年銷售收入25億元。在浪潮LG的帶動之下,2003年5月9日,總投資2999萬美元的韓國泰信電子項目也在煙臺經濟開發區破土動工。建成投產后,年可生產CDMA手機1000萬部,使煙臺開發區成為全國最大的移動通訊工具生產基地之一。
LG、泰信兩大IT產業集團搶灘煙臺,帶動了韓國、歐美的IT企業跟進。今年以來,已有多家國外IT企業與煙臺洽談投資事宜。據了解,煙臺開發區占地7平方公里的IT產業園已經破土動工,上半年已經有3家企業入駐,總投資達8600多萬美元。
“產業聚集度越高,產品配套能力越強,越能有效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的競爭力!眲Ⅲ憬苷f,這就是企業為什么愛“扎堆”的理由。這個問題的另一種表述方式是,山東省副省長王仁元在談到半島制造業基地的競爭力時,說:“海信在山東生產手機比在廣東生產,成本每部高出20元,原因在于廣東的產業聚集度比較高、配套能力強,所以,海信把手機生產基地搬到了廣東。”相比珠三角、長三角,業內人士認為,配套能力低是山東半島制造業的軟肋。
世界汽車巨頭“通用”的落戶,并沒有讓煙臺市政府放心,因為煙臺的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太少,東岳汽車公司不得不對外采購大量零部件,這無疑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煙臺與上汽簽訂40億元投資協議時,內部人士這樣分析其中的原因:上海汽車產業日益視煙臺為其異地擴張的合作伙伴,相對于煙臺的汽車整車生產能力,其汽車配套生產行業目前還不相匹配,尚有很大發展潛力。
事實上,40億元投資也全部是汽車配套產業,投資項目包括: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將在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15億元建設零部件工業園,為通用東岳公司實施配套生產;上汽集團(北京)有限公司將在煙臺福山投資12億元建設一家汽車工業園;上海航空發動機總公司將在福山投資2.8億元建廠,生產汽車外殼沖壓件;上海信維汽車服務公司將在煙臺芝罘區投資10億元,建設高科技汽車電子產品基地。
劉筱杰表示,隨著上汽40億配套項目的建設,目前煙臺市形成了以上海通用東岳、北方奔馳、舒馳等為龍頭的整車制造體系和汽車零部件配套生產體系。
產業機遇
長三角的上汽40億元巨資投向煙臺,不僅完成了長三角汽車產業鏈的完整轉移,而且實現了山東半島制造業基地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的夢想。
山東省副省長孫守璞在最近的“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新聞發布會上,這樣向媒體表示出山東對半島制造業基地所寄予的厚望:目前國內幾大經濟區域競爭激烈,而建設膠東半島制造業基地正是山東主動參與競爭的重要舉措。半島地區是山東經濟的龍脊,完全有條件進一步發展,成為我國北方地區開放程度最高、發展活力最強、最具核心競爭力的經濟隆起帶之一。
而實現這一目標的手段是山東半島制造業基地不僅承接日韓產業轉移,而且承接國內長三角、珠三角的二次產業轉移。孫守璞認為,經濟全球化正在改變著整個世界格局,國際產業和資本轉移的速度明顯加快,并呈現出“世界看好中國、臺灣看好大陸、南方看好北方”的局面。在長三角、珠三角面臨土地、電力緊缺,東北老工業基地和中西部投資環境還有待提高的情況下,山東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但產業轉移持續的時間不會太長,因而半島制造業基地必須發揚敢闖敢冒、敢為人先的精神,“搶”字當頭。
◆導報記者孫秀紅濟南報道
責任編輯:趙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