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有為學生軍訓、學工學農而停課的,可從來沒有聽說停課是為讓學生去街道、居委掛職的。位育中學就為此創了先例。該校40名高一學生本周停課一周,他們帶著10多個社會課題,在徐匯區湖南街道掛職見習。校方認為,組織此次實踐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社會、學會溝通、增長才干”。
 
; 掛職學生每天寫“日志”
這40名學生來自該校素質教育試驗班,他們每兩人為一組,被安排至街道勞保、綜治、救助所、老齡委辦公室這4個直屬部門和下屬的16個居委會。與以往暑期學生在社區“報到”的形式主義不同,眼下,他們正參與到真實的工作環境中,目睹小區的突發事件、居委干部現場協調等,每天還要就此寫下“工作日志”。
調研成果幫助街道決策
昨天在復永居委,高一學生張入佳和他的同伴,在小區露天義診現場和老年合唱隊活動日上,忙不迭地向老人做著問卷調查,內容包括“主要疾病與困難”、“希望得到哪些服務活動”、“目前身體狀況結對情況”等。為方便老人提出意見,學生增添了“音樂欣賞”、“科普講座”、“中醫保健輔導”等選項給老人做參考。張入佳和同伴在一周后,將就“老年人社區生活和活動”的課題撰寫報告。此外,他們的課題范圍涉及甚廣,有關注“中國社會基層政權的管理職能”、“襄陽路市場管理與規范化問題”、“社區閑散青少年”等。據悉,他們的調研成果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街道某些方面的決策。
家長認同孩子社會實踐
位育中學校長任博生表示,掛職鍛煉在不耽擱課程的前提下讓學生自主發展,培養氣節、關注素質教育是學校始終堅持的辦學理念。老師會在一周中穿梭于各個掛職點,及時給予幫助,學生家長也非常認同讓孩子在社會中成長這樣一種實踐。
相關新聞
學生家長共“簽約” 校外遵守文明規范
本報訊(記者吳瑋)“勤洗手”、“尊敬長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只要自認為是欠缺需要培養的文明素質,住在新華社區的學生居民們一一給自己定下了這些“文明公約”:自個兒遵守不算,爸爸媽媽一起參與自覺約束。而且,評判文明素質進步還有“裁判”———每個月居委會、社區老師會給這些小居民們打分。
記者獲悉,“文明公約”昨起和社區聯動后,這里的小居民們還將制訂家務勞動守則,參與社區里的各種志愿者服務,居民區最終給學生進行階段性評價。
特約編輯:張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