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張子倩本報通訊員姜波
今年7月,市委、市政府出臺了加強人才工作的意見,其中
明確提出實施“科技將才110建設工程”。為配合這項工程的實施,近日市科技局在市科技發展計劃中正式啟動“科技將才”專項計劃,首批10位人選和一個創新團隊正式揭曉,中國海洋大學李華軍教授等10人以及國家海洋局一所王小如教授率領的科研團隊正式入闈,成為我市“科技將才”專項計劃首批入選者,并將得到不同額度的專項資金資助。“科技將才”評選有著怎樣的背景,將產生怎樣的社會影響,本報記者今天為您一一介紹。
王小如團隊國家海洋局一所
創新領域:現代分析科學
“863”主題專家、IUPAC中國國家代表,長期從事現代分析科學的理論探索及其在海洋、材料及現代中藥中的應用研究。近年來帶領團隊在現代分析科學、海洋環境監測和天然藥物標準化方面取得了國內外公認的成績,在現代分析技術研究方面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團隊:是國家海洋局一所從廈門大學成建制引進的一個高水平科研團隊。來青一年間已爭取到“863”7項、國家星火計劃2項、國家自然基金1項,爭取國家經費400多萬元;獲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申請發明專利1項。
丁香乾中國海洋大學青島海大新星計算機工程中心總經理
創業領域:信息工程
多年來致力于計算智能、CIMS工程、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領域研究開發,是國家“863”青島市CIMS應用示范工程專家組組長、青島市制造業信息化領域專家組組長,為我市獲得全國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示范城市、全國制造業信息化示范城市做出了積極貢獻。曾主持承擔“863”2項,國家“十五”攻關、科技部重點新產品推廣計劃各1項;有8項自主研發的系統軟件在海爾、澳柯瑪、頤中、雙星等大企業得到應用、轉化,2003年為企業創造產值1.4億元,利稅3000多萬元。
劉光燁青島科技大學校長助理
創業領域: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
在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成績顯著,是我市產學研結合的“亮點”,形成了從“重點實驗室-中試基地-工業園”完整的科技創新鏈條,是市首屆科技功勛獎獲得者,主持承擔“863”1項、國家產業化示范工程1項;以技術入股或一次性轉讓等形式轉化科技成果23項,2003年創產值2億多元,利稅2190多萬元。
王雷 中科院海洋所 青島長生中科水產飼料有限公司總經理
創業領域:水產動物營養學、免疫學及病害防治
在國內首次提出了功能性水產飼料的概念,開發了以“免疫防病、綠色環保”為特色的系列功能性飼料產品,為我國加入WTO水產品出口提供了保障。以其科研成果技術入股成立的公司已推出兩個品牌產品,產生了較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主持承擔“973”子課題1項;三年來企業營業額達1.2億元,利潤1200萬元,2003年實現產值2571萬元。
楊文琳青島海信通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創業領域:通信與電子系統
是海信CDMA通信事業的開拓者、CDMA數字移動終端開發的直接組織者和主研人員、CDMA手機開發框架方案的制定者,培養組建了一支我國CDMA通信終端領域頗具實力的研發團隊。主持承擔國家“863”、國家技術創新計劃、火炬計劃及信息產業部計劃共5項;共有8個型號的CDMA手機實現產業化,2003年共計實現產值近4億元,成為海信集團新的經濟增長點。
崔云龍青島東海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創業領域:生物制藥
長期致力于微生態藥品的研究開發,帶領團隊開發出一系列達世界領先水平的微生態藥品,填補了國內空白。2003年8月在膠南創建了我國最大的微生態藥品生產基地,一期投資1.2億元。主持承擔“863”1項、中小企業創新基金2項;擁有發明專利2項、國家新藥證書4項;6項自有專利技術得到轉化,其中“改善腸道生態平衡的微生物制劑及其工藝”一次性技術轉讓1280萬元。四種新藥擬于年內在青島正式投產。產品問世后將在醫藥微生態領域引起一場新的革命,同時成為我市生物制藥領域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李華軍中國海洋大學教授
科研領域:海岸海洋工程
近年來圍繞海洋工程結構的振動控制和健康檢測技術開展創新性研究,在理論和方法上有所突破。主持承擔國家杰出青年基金、“863”、國家自然基金各1項,日本、韓國研究項目各1項;是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省首屆突貢專家、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人選等;所在學科是博士點。
夏延致青島大學博導
科研領域:功能纖維及高分子材料
在阻燃纖維及專用阻燃劑研究方面處國內領先水平。主持承擔國家杰出青年基金、“863”、國家攻關、國家自然基金各1項;是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省首屆突貢專家、青島大學“421”工程中唯一的“2”層次人選;所在學科是博士點。
宋金明中科院海洋所博導
科研領域:海洋化學
從事海洋生物地球化學和應用海洋化學研究,首次系統研究了中國近海沉積物-海水界面附近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在國內外產生較大影響,是我國海洋化學領域學術帶頭人之一。主持承擔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省部委計劃各1項;是03年中科院“百人計劃”獲得者;所在學科是博士點。
趙進平國家海洋局一所博導
科研領域:物理海洋
致力于物理海洋學、環境海洋學、衛星海洋學、海冰動力學和固體地球科學等領域研究,是我國北極物理海洋學研究帶頭人,參加了首次南極科學考察和第一、二次北極科考,是國內第一個踏上南北兩極的海洋科學家;主持承擔“973”子課題1項、“863”1項、國家自然基金2項;1997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
陳松林黃海水產研究所博導
科研領域:魚類生物技術
作為中國水科院水產生物技術領域首席科學家,近幾年在海水魚類抗病相關基因和分子標記篩選、胚胎干細胞培養和基因打靶等方面取得多項具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主持承擔“863”2項、國家自然基金2項;是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農業部突貢專家。
名詞解釋
“110工程”
在未來五至十年間,選拔、培養和造就100名在國內外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優秀學科帶頭人、高新技術創業帶頭人以及10個對重大科學問題、應用技術問題進行學科交叉研究的創新團隊。專項計劃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以項目資助的形式實施,重點資助為青島市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前瞻性技術儲備的應用基礎研究項目以及能夠盡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