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人們還在熱火朝天地探討加息的影響時,房地產市場已經發生變化。尤其是那些已經買了房但還沒來得及轉手或出租的投資者,手里的房子前幾天還是香餑餑,忽然就變成燙手的山芋了:媒體上破天荒地出現“房價打折”廣告;在一些知名的房地產交易網站上,二手房市場也活躍起來,好戶型、好樓盤多了不少,都在尋找新的
買家。
對于炒房者來說,除了要多交貸款利息外,最讓他們擔心的是,樓市供不應求的局面恐怕將被打破,房價有可能下行,他們買來保值增值的房產將面臨貶值的危險。
業內人士分析,本次加息,五年以上的長期個人房貸利率增幅較大,那些原本打算購置第二套、第三套房子的人們很可能改變意愿,持幣觀望。而那些已經購買房產的投資者,出于對今后繼續加息的預期,可能會急于在二級市場轉手賣房,甚至低價拋售。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尹中立博士表示,“盡管這次加息的幅度不大,但可以使投資購房者的市場預期發生改變,可以減少投資性購房的需求。同時,可以使以前的投資性購房拋向市場,增加市場的有效供給,使房地產市場的供給和需求形勢發生變化,有效緩解房地產市場的價格上漲趨勢。”
中國房協秘書長顧云昌認為,加息表明國家開始更多地利用市場化的調控手段,而利息杠桿的確非常有效。“過去,低利率、低首付的政策是鼓勵大家買房,用購房需求來拉動整個經濟的需求。現在的房產市場不是健康穩定的態勢,老百姓也有意見,所以必須讓需求回落,比如通過控制炒樓降低投資需求,通過減緩拆遷速度降低被動需求等等,這些需求不一定馬上釋放。尤其是長三角地區的投資要限制住。”至于老百姓主動買房,則不應該限制,而加息對自住買房者的影響也很有限。
此次加息幅度不大,說明決策者是在非常謹慎地利用利率杠桿,同時密切觀察市場反應。業內人士分析,如果政策過猛,可能產生負面效果。比如,如果房價跌幅過大造成房產大幅貶值,會使很多貸款買房的家庭陷入“負資產”境地,而“負資產”家庭的大量出現會對整個經濟帶來方方面面的影響;比如,人們為了還銀行的房貸而勒緊褲腰帶,減少消費,造成經濟緊縮;再如,中國房地產業通行的是“全價預售”模式,開發商幾乎不必承擔項目開發風險,只要房子賣出去就萬事大吉了,風險則轉移到了銀行頭上。如果房地產泡沫爆裂,銀行的抵物大量貶值,將使本已非常脆弱的銀行體系上加霜。(尚曉陽)
特約編輯:廣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