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君,2002屆高考應屆生,語文121,數學114,英語123,文科綜合263,總成績621,被山東大學文學院新聞系錄取,成績居全院第三名。
仿佛是一場夢,高考匆匆來,又匆匆去,“黑云壓城城欲摧”的恐怖窒息轉眼間變成了“明月松間照”的平和恬靜。七月的煎熬,八月的等待,九月的步履匆匆,一切依故。
得意數學嘆落馬
高考,不知從什么時候起,被人貶為“現代八股”。其實,就我經歷的高三生活來說,高考還是一場比較科學和全面的選拔人才的考試。我始終認為,高考不會有莫名其妙的失利。高考中,如果有什么原因沒有發揮出正常水平,那么,你一定能在你平常的學習生活中找到與之相對應的隱患。就說我吧,文科生中,我一直驕傲自己的數學成績不錯,在高考前最后一次模擬考試中,我甚至考到了146分,可是高考成績僅僅114分。事后,我一直在思考,對比這兩份題,題量差不多,就難度來說模擬題甚至比高考題還難了一些,這種情況的出現難道只是簡單的發揮失常么?經過認真分析,我發現其實并非如此。這次失利的主要原因還是平時學習時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造成的隱患在于,平時做的練習題往往是換湯不換藥,所以做這些熟悉的題目得心應手,但對于新題就失去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高考力求年年出新,所以沒有扎實,全面,系統的掌握基礎知識,就很難應付高考的變化。
考試,對于高三生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高考本身就是一場考試,高三整整一年,我們的生活被一張張雪片似的考卷填得滿滿的,甚至情緒,也被這些試卷所左右。首先,我們應該弄明白一個問題,那就是,平常考試本質的意義。平常的模擬考試,就是為了發現問題,查漏補缺,為以后的復習指明方向。所以,甚至可以這樣說:考試考砸了,我們應該高興才對,因為它暴露出了我們在平時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暴露的問題越多,考試就越體現出了它的價值。記得高三時有一次全市統考,我考得非常差勁,失落了一段時間后,我安慰自己:還好,我的問題終于在統考時暴露出來了,如果放到高考時再暴露,那不就慘了!雖然有一點阿Q精神,但也是不無道理的。所以說,對待考試,我們更關心的應該是做題的過程和考完試之后的試卷分析。如果僅僅簡單去關注分數和名次,考試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義了。對此,我想用高三時一直被我奉為座右銘的一段話作為總結:我的高三生活是一場解放戰爭,以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我不容自己放過任何一張試卷里的任何一個盲點和錯誤,而不在乎我的分數和名次。
按部就班語文功
現在的語文考試很大程度上考的還是學生的文學素養和敏感度,這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在短時期內很難有大幅度的提高。所以,語文成績不好的同學,千萬不要急于求成,“集中火力”來“猛攻”。這樣,造成的后果往往是語文成績不見得有提高,反而連本來的優勢學科也給荒廢了。還有,我想給語文成績不錯的同學一個忠告:高
考中不要對語文抱有太大的希望,特別是作文。高考作文不同于競賽作文,一味的出新出奇不見得能得高分,甚至會判給你一個很低的分。高分作文里的確有不少個性張揚的美文,但低分作文里這樣的文章也為數不少。我有一個才華橫溢的同學,語文尖子,可他高考語文僅僅考了八十幾分。據他個人分析,問題出在作文上,他寫了一篇科幻小說,寓意深刻,點睛之筆在最后一句,頗具歐·亨利風格。但批卷老師不見得會在那么短的時間內讀懂甚至讀完你的作文,這就很危險了,畢竟,高考,我們賭不起的!說到這里,不妨再給低年級的弟弟妹妹提個醒,作為我們的母語,語言包括語文的學習“無處不在”,你可有積累妙語佳句的本子?平時可曾注意過似是而非的疑字難詞?可有勤查字典的習慣?如果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做個這樣的有心人,到了高三,你會發現這樣的語文學習真的是能事半功倍。
緊鼓密鑼文綜科
作為山東的第一批文綜考生,我考了263分,即使在分數普遍較高的山東,也是名列全省前茅。在大多數人眼里,政治、歷史全是死記硬背的東西,“貝多芬”(背多分)嘛。如
果說,歷史還需要“死去活來”(先死背,后活用;先背死,后用活)這種笨功夫的話,政治則完全沒有必要。曾經有人問我,你是怎么背下政治課本和那些鋪天蓋地的講義的?我的回答是,課本我還可以流利地朗讀,講義我僅僅是翻翻而已。文綜考試太具有“與時俱進”的特點了,每年考的幾個熱點老師們都能給我們猜個八九不離十。我的學習方法是抓住一個熱點,分別從政治、歷史、地理的角度出發,自己給自己出題目,從深層次挖掘三者之間的關系。對于這個熱點,形成自己的知識網,這樣,不僅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建立了學科之間的聯系,而且還鍛煉了自己的思維能力。比如談到伊拉克的重建這個熱點,政治方面我聯想到:國體政體問題,國家主權的問題,聯合國憲章精神,以及我們奉行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在歷史方面,古代史中它與中國的往來,文化技術的交流與傳播等。至于地理,課本上都有專門的章節介紹。另外,談到伊拉克的石油,那么世界上其他的產油國都有哪些?出口國有哪些?中國的石油狀況如何?分布情況?石油又是在什么時期以及怎樣形成的?這樣在白紙上邊問邊寫,復習了基礎知識,也鍛煉了發散思維,有利于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另外,平時學習中,如何對待文綜問答題的答案呢?不少同學看到答案之后,不加思索,全文背誦。甚至為了節省時間,根本沒有做題,拿過答案就背,完全被答案牽著鼻子走。俗話說:被動就要挨打。學習中也是如此,我們應該變被動為主動。我的做法是先對照自己的答案(如果時間來不及,哪怕僅僅列下提綱,一定要先有自己的思考),查漏補缺,這些東西往往沒有標準答案,所以不要輕易否定自己,但也不可完全照搬答案,用我的話說,就是“提煉精華,為我所用”!所以說我們文科考生更需要動腦,就基礎知識來說,每個人掌握的都差不多,就看誰有頭腦,會思考。還有,作為一名文科考生,你知識的積累和對時事的關注很重要。一個孤陋寡聞的文科生,難有所成就。多關心一下大報上的政評,《人民日報》《參考消息》等。另外,我記得高中時學校給我們訂過一個小冊子《時事》,也很受用。
時間過的真快。仿佛就在昨天,我還在家鄉那個灰色的小城奮斗著,憧憬著自己的大學生活;而今天,我在電腦前寫下這些東西的時候,已置身美麗靜謐的山大園中。在這里,我還時常夢見高三時的自己,那個平靜堅強,相信“有生命,就有希望”的女孩。感謝高三,感謝拼搏。(作者:王麗君)
特約編輯:yxch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