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下午,一赤腳孩子藏在飛機起落架艙內,毫發未損地從昆明飛到了重慶,而同他一起準備“搭機”的另一男童,則在飛機起飛時不慎墜落身亡。此事轟動了全國,而在當天傍晚幸存者梁彭龍便乘飛機回到昆明接受調查。次日上午,云南民航公安帶著他到昆明機場指認現場。
在短短一天的時間內,14歲的
梁彭龍從起點回到了終點,但可謂九死一生。梁彭龍在空中經歷了低溫、噪音、缺氧等三道生死關,能活下來堪稱“奇跡”。在被發現時,他全身出現痙攣現象,看上去精神異;秀,也非常虛弱。在這個時候,有關方面立刻又用飛機將其運回昆明接受調查,并于次日上午讓他到機場指認。這樣的做法對于一個孩子來說,有些殘忍。
首先,梁彭龍的身體狀態是否適合再乘坐飛機。其在冒險行動中盡管大難不死,但身體情況確實很糟糕。其最需要的是到大醫院做正規的檢查和治療,在密切觀察后再由醫生決定其是否能出院乃至重返昆明。但有關方面在簡單檢查后就將孩子又用飛機送了回去,這很可能使孩子的身體狀況進一步惡化,因此是不負責任的。
更為重要的是,孩子目前的心理狀態決定了其不應再坐飛機,并到現場指認。盡管梁彭龍是事件的肇事者,但其畢竟才只是個14歲的孩子,又沒有受到過良好教育,靠流浪為生。在這一事件中,他的年幼無知固然是一方面原因,但有關部門的管理松懈同樣是重要因素。梁彭龍在空中度過了煉獄般的幾個小時,身體本身的損害是一方面,后果更為嚴重的是心理危機。其目睹了同伴從飛機上摔下去,又在空中的危境中“度秒如年”,恐懼、焦慮、后悔甚至絕望的心理都有可能產生,即便安全回到了地面,這種恐懼心理仍不會很快消失,甚至在日后很長一段時間內會像夢魘般困擾著他。因此其應在接受普通檢查和治療的同時再接受心理干預治療,由專業心理醫生測定其心理危機程度,并給予相應的治療。否則這個孩子即便日后身體上康復了,心理上的陰影也使其難以健康成長,甚至會背負恐懼、憂傷的心理度過少年時光。而有關方面在當天便讓其又坐上了令其恐懼了好幾個小時的飛機,又于次日帶其來到傷心地,也是目睹同伴摔死的地方——昆明機場,這合適嗎?
或許在一些人看來,梁彭龍是事故肇事者,還需對其如此“客氣”?更何況要盡快調查事故原因,就必須把其運回現場。但我想,即便是一個成年肇事者,在身體狀況不適時都要受到應有的照顧和體貼,而梁彭龍才14歲,從保護未成年人的角度來說,其不需或從輕承擔法律責任,有關方面更應給予其一份必要的人文關懷。現在媒體的報道是沸沸揚揚,有關方面又在其身體狀況明顯不佳的情況下將其帶回現場指認,這樣的做法或許有利于事故的調查,但對孩子的成長是絕對沒有好處的。
在出了某起事故后,我們的調查往往雷厲風行,但其中卻缺乏對當事人必要的人文關懷;蛟S最后事故調查清楚了,當事人的心理也受到了更為嚴重的傷害,這應引起有關方面的反思。
網友:朱慧松
編輯 張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