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至,政府各部門迎來了一年一度的考評高峰期,開始加緊準備應付考評的材料。重慶一位參與考評的人員悄悄告訴記者,考評就是吃喝,感情到了位,什么都好辦。 年終考評可謂名目繁多,有小范圍開座談會的,有大規模集中述職的,也有發幾張表格填一填、互相打分的。但據
記者了解,許多考評最后的結果大都無關痛癢,皆大歡喜。即使真有被評為不合格的,除了自覺面子上有些過不去之外,也鮮有受相應處罰的。群眾看在眼里,氣在心里,編出了這樣一句順口溜:“年年考評年年過,失的總比得的少! 黨的領導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員都是人民公仆,工作業績怎么樣,服務好不好,當然要考核,要測評。考評和日常工作不是互不相關的兩條線,二者應該是緊緊捆綁在一起的。但是許多上級單位的考評人員年終考評時僅僅是聽聽匯報,看看表格;即使聽群眾反映意見,也是走馬觀花,點到為止,或者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最后,考評組成了吃喝組,考評變成了走過場,不僅對基層工作沒有多少促進,反倒成了基層單位的一大負擔。
考評的目的在于檢驗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是否恪守職責,在于敦促政府部門和公務員切實為人民服好務。人民群眾是最好的考官,老百姓能切身感受到的也許就是政府為他們辦的一兩件小事,最不喜歡的就是空洞的長篇大論。在群眾的眼里,政府把這一兩件小事辦好了就是合格,否則就不合格。
令人遺憾的是,有些政府部門和工作人員平時辦事馬馬虎虎、敷衍塞責,遇到年終歲末考評時就緊張一陣,整整材料,念念報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的甚至把丑事說成好事,最后輕易過關?荚u者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高抬貴手,落個好人緣。“一團和氣”的年終考評,連最基本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效果都達不到。它充分暴露出當前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考評,仍然沒有做到制度化、日;瑳]有把考評的主體———群眾,真正納入考評體系。這種弄虛作假的風氣當然會引起老百姓的反感,損害政府形象。
記者調查發現,群眾最歡迎的是“一事一考評,事事都考評”。能否建立科學有效的考評機制,做到“一事一考評,
事事都考評”,關系到黨政機關的威信和效率能否得到提高,關系
到人民群眾信不信任政府、愛不愛護干部,也關系到黨和政府執政能力能否不斷增強。各級黨政部門、領導干部應該認真用好人民賦予的權力,在考評時多動動腦筋,多聽聽群眾的意見和呼聲,真正做到以考評促工作,以考評懲庸懶,以考評選人才。新華社記者張桂林王金濤(新華社重慶11月1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