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青島11月10日訊 繼10月25日佳世客市北店停業后,位于青島市嶗山區的普耳斯馬特會員店于11月6日貼出暫停營業、內部整頓的告示,而位于臺東商圈的諾瑪特和位于四方區的麥德隆兩家外資商鋪也經營不理想,處于基本維持的局面。作為最早對外資商業開放的城市之一,青島的外資零售業接連傳出“嗆水”
的消息,讓該市業內人士頗感震驚。
“這說明外資商業的經營模式未必都適合青島的市場環境。”青島市貿促會的馬振先生曾多次參與青島與外資商業的招商洽談,他認為,“洋商場”接連敗北,給其他正在準備進入青島的其他外資商場提了個醒:現代的經營模式還要與商圈的氛圍、市民的消費心理以及商場的靈活營銷相結合。像商場的選址就十分重要,麥德隆、普耳斯馬特都是倉儲式的會員店,但都定點在城市邊緣,導致人流不夠充分,長期下去運營成本難以降低。
“部分商鋪的關停并非意味著外資商業的整體運營出現危機。”青島第一百盛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梁漢瑞告訴記者,作為第一家進入青島的外資商業,百盛目前在省內已經有7家店鋪在運營,涉及購物中心、超市、百貨店等多個業態,在擴張中,也有的店面因為經營不夠理想而退出,但從整體來看,百盛仍然保持著強勁的發展態勢。推出的購物贈油票等活動,因為準確把握了市場的有效需求,而使銷售額有了可喜增長,百盛在青島商業的“領軍”地位仍然十分穩固。最近又在煙臺布局50000多平方米的新商場,下一步百盛將完善自己的經營模式。
同樣是外資商業,記者看到,位于青島市香港中路的家樂福超市生意依然紅火依舊。業內人士透露,就在去年,該店還在家樂福全球9000余家店中創出了一個紀錄,就是單店一年人流過了500萬人次。與此同時,即使剛剛宣布市北店停業的佳世客,其位于香港路的一號店人氣仍然興旺,該店面的擴建工程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而且其位于青島開發區的新店也在積極籌備,種種跡象表明佳世客的一切運轉如常。
“這是外資商業進入青島以來的首次洗牌。”青島大學發展研究中心的馮國榮教授認為,洗牌之后,外資商業的整體競爭力仍然保持優勢,這主要是來自其強大的全球采購和物流優勢。青島的本土商業盡管已經從與外資商業的對壘中覺醒,像利群、國美、雅泰等都已在各自的優勢業態中站穩了陣腳,但今后隨著外資商業的布局調整,以及加入世貿組織后保護措施的逐步取消,今后還將呈現激烈的競爭局面,可以說,外資“嗆”了口水,但還不至于亂了陣腳。
責任編輯:孫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