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今冬供暖價格欲漲的消息一傳出,立即引起強烈反響。供熱部門要漲價的理由是供暖成本劇增,企業虧本嚴重;而消費者質疑的是供熱成本究竟受哪些方面的影響,濟南市的集中供暖價格與一些城市相比是否合理?記者今天就此采訪了市熱電總公司的有關負責人。
有比較才有鑒別,那供熱價格該如何比呢?熱電
公司有關人士說了這樣一段話:由于成本不同、政策不同,因此各市地的供熱價格無法直接比較,只有在合理、真實的成本基礎上按照“成本+稅金+合理利潤”的原則制定的價格才能既維護供、用熱雙方的合法權益,又保障供、用熱正常進行。
該人士進一步說,供熱價格要比,首先必須建立在供熱企業的供熱方式(指熱電聯產)、供熱規模大致相同的基礎上。根據他們對北京、哈爾濱、煙臺、威海、牡丹江、青島、錦州、長春、沈陽、合肥、西安、承德、鄭州、天津、烏魯木齊、太原和濟南等全國十七市地供熱企業的調查中,濟南熱電供熱價格排名第九位,居中游。省內青島、威海、煙臺的供熱價格都高于濟南。省內幾市地供熱價格高的原因是由于生產成本高,而主要原因是由于在生產成本中占46%以上的煤炭價格過高造成的,另外,水價、上網電價以及政府補貼政策等都影響著供熱價格。
煤價:煤炭價格上漲造成對供熱企業成本的沖擊不是濟南一家,而是全國范圍的。據了解,北京、青島、威海、煙臺、濰坊等城市的供熱價格調整工作目前都在進行之中。今年上半年,煤炭價格節節攀升,煤炭價格的增幅和單價的增量都創歷年最高紀錄。中國城鎮供熱協會企業經營管理部今年對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河北、安徽、甘肅等八省十三城市供熱企業進行的關于煤炭漲價對供熱企業成本沖擊的情況調查表明,濟南市2003-2004年煤炭漲幅為每噸155元,比八省十三個企業的平均煤價漲幅每噸77元高出78元,濟南熱電年耗煤100萬噸(2004年預計),一年就要因漲價因素比其他城市供熱企業多支出7800萬元。2004年5-6月濟南的煤炭價格已經上漲到八省十三個企業的第二位(除合肥),而且還在繼續上漲,預計至2004年10月用煤高峰期熱電廠用煤將達到450元/噸。
水價:在所調查的全國17市地中,濟南市供熱企業的用水價格列第六位(除長春、北京、承德、太原、哈爾濱),全國平均水價為2.28元/噸,青島2.3元/噸,濟南2.4元/噸,濟南熱電一年耗水1078萬噸(2004年預計),比全國平均水價一年要多支出129.36萬元,比青島熱電一年多支出107.8萬元。
上網電價:按國家行業政策,熱電企業應“以電養熱”,但在2004年5月物價局進行的實際測算中,濟南熱電上網電成本2003年已經達到0.3369元/千瓦時,2004年加上煤炭、水漲價因素,供電成本將達到0.4158元/千瓦時。濟南熱電的上網電價一部分為0.415元/千瓦時,另外一部分僅為0.34元/千瓦時,如此低的電價本身已經入不敷出,無力補償供熱。而全國其他城市的供熱企業上網電價最高達0.75元/千瓦時(沈陽),青島市上網電價也達到0.578元/千瓦時,在17市地有熱電聯產企業的十一個城市中,濟南上網電排名按0.415元/千瓦時算排第五(居中),按0.34元/千瓦時算排第八(倒數第四)。17市地平均上網電價0.4428元/千瓦時,濟南熱電一年上網電量4億千瓦時,比全國平均上網電價一年減少收入1112萬元,比青島熱電一年減少上網電收入6520萬元。
政策補貼:由于全國各市地所處的地理位置及經濟、政治地位不同,有些城市對集中供熱有財政補貼,例如東北三省的沈陽、哈爾濱、吉林等,每年中央財政有專項的補貼費用,二是東北三省及北京等城市的集中供熱設施一開始都是由政府投資建設,企業負債比較小,三是北京、天津、太原、青島、威海等城市由于特殊的原因,每年也有專項的政府補貼(青島熱電原為事業單位一直享受財政補貼,2001年集團改制后補貼停止;威海熱電有政府的電力建設基金專項補貼),但是濟南熱電從一開始就是貸款建設,截至目前貸款額度已達9個億,每年支付財務費用3000萬元,企業負擔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