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聯合國宣布將向伊拉克增派工作人員,協助將于明年1月底在伊拉克舉行的大選。聯合國表示,在目前的狀況之下,聯合國將在當地部署足夠的資源,以行使協助選舉的職責。
伊拉克大選準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展開,選民登記工作于11月1日正式開始。但聯合國人士懷疑,用槍炮輸入的民主,能在伊拉克這片古
老的土地上生根、存活,甚至開花結果嗎?其實人們不難發現,美國向伊拉克推行的民主,在很大程度上已經不是今年初美國領導人所說的“美式”民主了。布什總統6月30日的講話也比他以前的強硬立場有所軟化,首次表示伊斯蘭國家可以不必完全照搬美式民主。他說:“民主并不意味著自動照搬其它民主形式,伊斯蘭國家自由的將來,將由伊斯蘭國家的公民自己決定,而非由外來者所決定。”
在美國模糊其推行民主標準的同時,伊拉克人也認為民主并非臨時政府目前所亟待解決的問題。伊臨時政府總理就曾在《華盛頓郵報》發表文章,指出在首先解決伊拉克國家安全、恢復經濟和獨立司法問題之后,“邁向民主”才被提及是最后要實現的目標。今年6月30日公布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當伊拉克人被問及今后一年最急需的是什么時,只有31%的人說是民主,而50%的人認為伊拉克最急需的是一個強有力的領導人。
今年年中,美國之所以不同意在主權移交后立即舉行伊拉克全國大選,就是擔心大選很可能會選出另一個反美強人。而將大選推遲至明年初,不過是等伊拉克局勢恢復平靜后,希望伊拉克百姓能選出美國支持的政治家當權。
現在看來,美國的這一期望勝算的把握并不大。究其原因:一是目前伊拉克的局勢更不平靜;二是什葉派教徒占伊拉克人口的60%,任何公平的選舉,都會讓什葉派勝出。寄希望于什葉派的伊拉克人在這半年中改變自己的長期信仰而去支持“美式”民主,是不現實的。對伊拉克明年大選,美國最大的擔憂就是害怕選出一個親伊朗的什葉派政府。
一個國家采取何種政體,從根本上講是由本國的具體條件所決定的,受本國的地理環境、經濟發展水平、文化傳統等因素制約,政治制度的完善過程同樣反映了該國當時的實際情況,移花接木往往水土不服。非洲國家在1957年到1964年期間,有40多個新獨立的國家采取了西方式的民主選舉制度,但是接二連三的軍事政變,推翻了“速食化”的民主。
中東是美國早已瞄準的一個目標。但觀察家指出,中東有極為特殊、復雜的宗教因素,各種政治力量互相制衡,有自己的發展規律和進程。民主是一個從各國實際情況出發的緩慢過程,不可能像可口可樂,把原汁從美國運到中東各國加水后就能兌成產品。
美國《外交政策》雜志主編奈姆指出,運用外部干預來解決中東問題的想法,已經遭到重挫。通過對伊拉克發動戰爭,在這一地區強行推廣民主的想法,更難讓當地人民接受。伊拉克主權移交后,乃至明年伊拉克大選之后,美國仍難走出泥沼。伊拉克的民主進程將十分緩慢,伊拉克大選后的政治制度也很難是美國標榜的民主模式。
鄒德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