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委指出,我們既不鼓勵學生急功近利,也不贊成學生搞形式主義。100個創業項目中能有三五個成功就是這個活動的成功。
“同學,我對你們的速凍微波食品項目比較感興趣,你們的項目預算大概是多少?”
“一個億!”
這是記者在今天舉行的第四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項目成果對
接會簽約儀式現場聽到的一段對話。幾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大學生,一開口就把前來尋找項目的企業老總嚇了一跳。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管學院01級應屆畢業生楊濤告訴記者,他和他的團隊憑借天然脫落酸規模生產創業計劃,剛剛和一家公司以150萬元簽訂了合作意向書。
當天上午,在參展的100個大學生創業項目中,已經有27個被企業相中,并簽訂了合作意向書。
“我們原先的期望值可是300萬!”楊濤顯得有些失落。
“大學生距離真正創業還很遠,還要跌好幾個跟頭。”濟南得安計算機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大興說,“創業很復雜,并非大學生們想像得那樣簡單。不少重要細節,大學生在撰寫計劃書時都沒有考慮到!
盡管如此,很多參賽的大學生對未來非常樂觀,“要將創業進行到底”。據介紹,在第一屆“挑戰杯”獲得金獎的中國科技大學學生劉慶峰,經過四五年時間的闖蕩,現在已經擁有了一家資產1.5億元的公司。記者發現,不少參賽學生對陳天橋、劉慶峰這樣的創業英雄并不服氣,躍躍欲試地希望將來在商海中跟現在的創業新貴一較高低。
南昌大學化學系大四學生戴明明說,自己畢業后馬上就當小老板,而不會選擇去找工作。他認為,這次大賽對自己的鍛煉,已經足夠應付將來的創業。
團中央學校部負責人指出:“我們舉辦‘挑戰杯’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造能力,獲得更多創業的實戰經驗!
“如果沒有參加這次‘挑戰杯’,我們現在出去創業,肯定會走很多彎路,付出更多代價!蔽錆h大學永安科技創業團隊隊長韋波說,“在學校學的知識,對我們創業來說,遠遠不夠用。”
在一年多的創業設計準備過程中,韋波和他的隊員們嘗到了很多他們在學習中難以想像的創業艱辛。市場調查,跟客戶對接,惡補財會、管理、營銷、法律知識,計劃書的撰寫涉及方方面面,這些遠不是自己在課堂上所學的那些專業知識所能解決的。就在今天下午秘密答辯前夕,他們還在討論和修改計劃書的終稿。
在本屆“挑戰杯”競賽評委會常務副主任、廈門大學副校長吳世農看來,目前大學生創業在產品、技術、市場需求分析、財務分析等方面已表現得相當專業,但在公司的營銷模式、人際關系的處理、體制障礙的克服等方面尚顯稚嫩。“創業是需要教育的,”吳世農說,一直以來,我國高校沒有創業課程,對大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培養還很不夠。在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創業課程以及通識教育開展得非常好,學生的知識面很廣,在校時就具備了許多創業的基本能力。
吳世農說:“我們既不鼓勵學生急功近利,也不贊成學生搞形式主義。100個創業項目中最終能有三五個成功的,我們也就成功了。學生要以平常心看待創業大賽,因為他們從中得到的遠遠多于大賽結果本身。”
“我們團隊的每一個人都為這次大賽付出了很多。我們有創業的沖動和激情,但我覺得目前為大學生創業營造的環境還沒有完全成熟!比A南理工大學大四學生莊希勤說,“也許,我們還是會先選擇就業。但不管如何,我們在這次大賽中積累了許多經驗,也學到了很多東西,總有那么一天,我們幾個還會走到一起,圓我們的創業夢!” (記者
孫曄 李松濤 )
特約編輯:張慶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