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改革是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種種跡象表明,把國有企業改革繼續推向深入將是明年經濟工作的重大課題之一。 經過多年努力,國有企業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發生了深刻變化。股份制改革步伐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逐步推進,企業整體素質明顯提高,市場競爭力
大為增強,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得到改善,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實踐證明,中央確定的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方針政策是正確的,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現在,這一涉及19.7萬億元資產、15萬戶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改革已進入攻堅破難階段。 國有企業改革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在改革措施尚未配套、規則制度有待健全、國有資產出資人不能完全到位的情況下,國有企業改革中也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在個別地方,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被錯誤地演繹為“國退民進”;在實施管理層收購或經營者持股過程中,一些企業自賣自買、暗箱操作;在一些企業國有產權轉讓中,財務審計不嚴、資產評估不實,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黨的十六大提出改革國有資產管理體制,設立專門國資監管機構。以此為標志,我國由國有企業改革推動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轉變成以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來推動國有企業改革。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成立,首次將社會公共管理職能和出資人職能分開,解決了國企改革的關鍵問題,即出資人到位問題。
要全面理解、準確把握中央制定的方針政策,積極推進國有經濟結構和布局的戰略性調整,堅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近年來,雖然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數量有所減少,但國有經濟的主導力量正在增強,在國民經濟中發揮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不斷提高。同時,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使其他行業和領域的國有企業,通過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在市場公平競爭中優勝劣汰,不能“一刀切”,用行政命令推進國有企業改制。
要穩步推進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目前上市的國有及國有控股公司已超過1000家。實踐證明:股份制改革推動了國有資本的流動重組,放大了國有資本的功能,推動了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提高了企業融資能力,形成了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國有大型股份制企業,實現了國有經濟與其他所有制經濟的更好結合。
還要規范推進國有產權制度改革,嚴格執行有關產權轉讓的各項規定,有效地防止國有產權交易中的不規范行為,避免國有資產流失。在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認定的產權交易機構中公開進行企業國有產權轉讓;按照規定的內容、方式、時間公開披露國有企業產權轉讓信息,杜絕暗箱操作,逐漸形成國有產權轉讓價格的市場發現機制。
新華社記者馮曉芳齊中熙(新華社北京11月8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