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市農村經濟出現了喜人景象。糧食生產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重視,中央支持“三農”政策的實施,為農民增收提供了極大利好因素。主觀上減免農業稅、“糧食直補”等政策利好;客觀上農產品價格持續走高,種糧比較收益明顯提高,給農民帶來了很大的實惠,提高了農民種糧積極性;加大了農業投
入力度,有力地推動了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在農村經濟運行良好的基礎上,全市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4048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2.4%,與一季度9.5%、上半年11%的增幅相比呈現出加速增長態勢。
抽樣調查表明,今年前三季度,我市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4048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2.4%。其中,工資性收入人均為1667元,同比增長10.4%;家庭經營現金收入人均為2151元,同比增長14.8%;財產性收入人均為141元,同比增長0.7%;轉移性收入人均為89元,同比增長13.9%。從季度數據對比看,今年以來,我市農民收入增長速度逐季加快。一季度農民現金收入增長9.5%,二季度增長11%,三季度增長12.4%。
———農產品價格持續走高,是農民收入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今年以來,農產品價格一直居高不下,農民普遍得到了實惠、增加了收入。據抽樣調查資料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市農民從第一產業得到的現金收入人均為1345元,同比增長14.9%;其中:出售農產品收入人均739元,同比增長23.8%;農業服務收入人均48元,同比增長19.3%。
特別是進入三季度以來,我市肉、蛋的價格仍持續攀升,進一步提高了農民收入。前三季度農民從畜牧業得到現金收入人均仍達到467元,同比增長了8.3%。
———農業稅減、免直接促進農民增收。今年,我市黃島、嶗山及城陽三區全部免除農業稅,五個縣級市農業稅則下降了50%。農業稅的減免,進一步減少了我市農民的負擔,直接增加了農民收入。據抽樣資料表明,今年前三季度,我市農民人均稅費支出為34元,同比下降43.3%。其中,農業稅人均支出15.7元,同比下降43.3%。
———農村經濟發展環境改善及政府有力措施為農民增收保駕護航。一是良好的經濟環境,增加了農民收入。隨著我市經濟的發展,我市農民的工資性收入增長穩定。前三季度,農民在本鄉地域內勞動,得到的現金收入人均1022元,增長12.4%。其中,農民在企業勞動獲得收入人均達到930元,同比增長13.9%。二是城鄉統籌措施的實施,促進了農民外出務工。去年,我市開始實施了清欠農民工工資措施,今年,政府又出臺了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政策,對農民外出務工起到了明顯的促進作用。前三季度,農民因外出從業收入人均達到281元,同比增長30%。三是鄉村教師工資政策的逐步落實,提高了鄉村教師的工資。
———個私經濟的發展,為增收注入了活力。隨著全市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我市農村二、三產業發展較快;2003年又降低了個人注冊公司的注冊資本數額,鼓勵個人投資置業,促進了個體、私營經濟的迅速發展。今年前三季度,農民從家庭經營二、三產業得到現金人均806元,同比增長14.6%。
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為農村市場的活躍提供了經濟基礎。伴隨著農民收入的提高,我市農民生活消費質量也在發生著巨大變化,農民生活消費支出大幅增長。前三季度我市農村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到9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5%;農民生活消費支出人均達到2099元,同比增長11.2%。劉正一梁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