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6日電(記者譚晶晶)來自中國各地30所高校的200多名學子6日聚集北京,參加由中國聯合國協會主辦、外交學院承辦的“2004模擬聯合國”活動。
這30所高校派出了38個代表隊參加本次為期兩天的模擬活動,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外交學院、南京大學、復旦大
學、四川外語學院、湘潭大學等,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大學也派隊參加。每個代表隊由6名成員組成,他們分別代表人權委員會的成員國和以觀察員身份出席會議的非成員國、政府間組織和非政府組織。
本次活動的模擬對象是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主題是人權,包括公民權和發展權、人權教育的重要性兩個分議題。各代表隊圍繞這些議題在大會及小組委員會上闡述觀點,展開辯論,投票表決并通過決議,還向聯合國發出呼吁,將下一個十年定為第二個“人權教育十年”。
據主辦方負責人介紹,本次活動旨在為選手們提供發表思想、討論交流的舞臺,推動中國的人權教育,提高公眾尤其是大學生的人權意識。
來自四川外語學院語言文學專業的大三學生陳云霏告訴記者,這已是他們代表隊第二次參加“模擬聯合國”活動了。“比起第一次在西安參賽時的新鮮和熱情,這次我們擁有更多的是信心和勇氣。”
陳云霏說,從報名參加到活動開始這一個多月時間里,他們花了大量時間查閱資料,在網上通過論壇或電子郵件與“其他國家”代表磋商,協調立場,做足了準備工作。“雖然過程很辛苦,但我們受益無窮,因為這個活動不但非常鍛煉我們的綜合素質,有助于提高溝通技能,而且也為我們與其他學校的同學增進了解、相互學習創造了機會。”他說。
外交學院英語專業大四學生魏晉在本次活動中擔綱“非政府組織”代表。這位立志畢業后當一名外交官的同學認為,通過親身經歷會議的各項議程,他不但熟悉了聯合國的運作方式,而且也為今后的工作積累了知識。
首次來內地參加“模擬聯合國”活動的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學生何廷之顯得非常興奮,“這個活動讓我大開眼界,我也從中認識和了解了很多內地的大學生朋友。”
外交部部長助理沈國放、中國聯合國協會會長金永健、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馬和勵等應邀出席了開幕式并致辭。
“模擬聯合國”活動最早盛行于美國,90年代中期進入中國。由青年學生扮演各個國家的外交官,模仿聯合國某一機構的運作方式和議事規則,圍繞聯合國所關注的某一熱點問題召開會議。(完)
特約編輯 徐新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