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西海岸從地理概念向區域經濟聯合體快速演變時,一個半島制造業經濟板塊在其間悄然隆起———膠南轉型 近日,中國重型汽車集團青島華龍專用汽車有限公司首批汽車下線,中國重汽由此在半島制造業基地汽車產業鏈上布下了自己的又一枚棋子,膠南的工業經濟發展
也步入了又一個黃金季節。 青睞膠南的又何止中國重汽,投資3億美元的郭氏兄弟集團造船項目簽約注冊,靈山船業有限公司手持訂單10.5萬噸,青島市的2個國家863計劃引導項目全部落戶這里,17個工業項目被列入國家級科技發展計劃……
一個縣級市何以能夠在短期內引起國內外的關注,成為許多大項目的孵化器和資本流入的洼地?膠南市委書記張大勇一語道出謎底:通過嫁接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速產業轉型,突出大項目、高新技術和產業集群三大亮點建設,膠南的發展從此突破了縣域經濟框架模式,開始向半島區域經濟體系快速邁進。
產業集群———觸摸半島制造之核
38家企業年銷售收入過億元,其中4家跨入青島縣域經濟“十強”行列;全市生產總值的50%、稅收總額的80%和地方財政收入的74%來自于工業……
膠南人從這一組數字中體會到了工業強勁發展的驕傲。但在長三角、珠三角迅猛發展并進入轉型期、山東適時提出建設半島制造業基地這個大環境下,他們又深刻地認識到了自己的工業無論是在產業結構、產業層次,還是在組織結構、發展后勁方面,都存在著顯而易見的差距。
西海岸核心區的發展方向將是一個區域創新體系和經濟密度高值區,處于核心區的膠南只有全力搶抓重大發展機遇,依托“四大產業基地”加快產業集群發展,才能順利承接產業分工。膠南的決策者們立說立行,通過培植骨干企業、淘汰落后產業、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加大科技投入等一系列動作,使橡膠輪胎、紡織機械、手推車和食品加工四大產業集群強勢崛起。
目前,膠南以雙星華青公司為龍頭的橡膠輪胎產業群各類輪胎生產能力達到1500萬套,帶動本地配套協作企業250多家。而以泰發集團為龍頭的手推車產業群集聚配套企業300多家,吸納農村勞動力1.3萬多人,成為全國最大的手推車制造基地,產品占世界市場份額的30%以上,年創匯超過1億美元。食品產業集群更不示弱,34家企業在1平方公里核心區扎堆發展,吸引來日本住友、三菱、伊藤忠、美國亨氏4家世界500強企業入駐。
王臺作為一個鎮,也加快了融入半島制造業基地的步伐。這里的紡機機械產業群帶動配套企業238家、“家庭工廠”780個,是全國最大的無梭織機生產基地,被國家紡織機械工業協會命名為全國惟一的“中國紡織機械名鎮”。
這些產業集群的內部企業之間,原料與半成品、半成品與成品,許多都在本地相互轉化和消化,實現資源共享,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企業單體的運營成本,在為搏擊國際市場增添重要砝碼的同時,也為膠南打造出了最好的投資環境。
高新技術———走出集約發展之路
與全國其他地方一樣,走過漫漫高能耗、低附加值的資源型發展之路,膠南經濟如今正步入集約化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轉型期。
走進總投資56.8億元、全國最大的微生態藥品生產基地青島東海藥業公司,滿眼都是驚嘆號:你難以想象這里的休息空間是多么輕松而生產車間卻是何等森嚴;你難以想象“幾十號人、七八條槍”卻開發出9個國家級新藥,拿到4個國家一類新藥證書;你更難以想象,就是這樣一個4000多平方米的車間,卻能實現30億元的年產值。這,正是高新技術企業創造的奇跡。
膠南市致力于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去年共引進開工建設生物制藥、(下轉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新材料、電子科技等高新技術項目46個,總投資27.9億元;今年又有45個項目列入青島市和國家級科技發展計劃,居青島各區市首位。而青島市今年僅有的2個國家863計劃引導項目“膜集成技術提取甘露醇的應用研究”和“腸道病新藥結泰寧的應用開發”項目也雙雙落戶膠南。
在引進高新技術企業的同時,膠南市加快培植現有技術企業,全市34家骨干企業全部建立了科研開發機構,其中省級企業技術開發中心2家,青島市級企業技術開發中心9家,已開發國家重點新產品36項。
同時,他們加大高層次人才和特聘專家的引進力度,成立了“膠南市高級專家協會”,聘請了18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作為膠南的特聘專家,實施了高校優秀畢業生選調工程,先后引進本科及中級職稱以上人才2000多人,其中院士2人,博士25人,碩士79人。
為更好地發揮政府在科技投入中的引導作用,膠南市建立科技三項經費逐年增長機制,今年專門拿出1000萬元設立科技發展基金。還積極引導金融資本進入科技創新領域,今年用于扶持企業技改和新產品開發的各類信貸資金超過10億元,有力地推動了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
大項目———撐起區域經濟之軀
從郭氏兄弟集團投資3億美元10萬噸級造船、靈山船業公司投資8億元建造10萬噸級船舶這兩個項目正式簽約的那一刻起,一個“船城”的藍圖也隨之在膠南展開。可以想見,在不久的未來,造船業綿長的產業鏈條、強悍的拉動能力,將深刻影響西海岸這座美麗城市的發展節奏。
專家預言,重大項目將成為半島制造業基地的支撐骨架。西海岸經濟發展規劃和產業布局的重點是家電電子、石油化工、汽車造船等產業,膠南市因此把引進與這些產業關聯度高、拉動力度大、出口創匯多、與青島大工業體系相配套的大項目作為主攻方向。
在造船項目取得突破性發展的同時,膠南市吸引了重汽集團與韓國永安集團合作年產3000輛大宇客車項目、德國大陸公司投資1.2億美元的轎車輪胎項目等一批重大外資項目,全市前9個月新批過1000萬美元的大項目達18個。
與此同時,該市加快培植現有企業,實施了總投資13.2億元的13個重點工業項目技改工程。今年雙星華青輪胎公司子午胎生產能力可達150萬套,企業年可新增銷售收入23億元。正在建設的明月海藻600噸海藻酸鈉項目投產后將成為該產品的世界最大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