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呼吁家長:給你的孩子做頓早飯吧 買早飯的錢多被孩子們挪作他用
父母給的錢是買早餐還是用來零花?廣州中學生阿鵬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去網吧泡上一會兒。近日,廣州市文船中學鐘才城校長對附近五所中小學學生的早餐問題進行了專項調查。調查顯示,有43%的學
生不在家里吃早餐,有38%的學生光顧街邊的攤檔,大部分學生買了早餐后在校外吃,有8%的學生帶進學校吃,還有6%的學生表示經常不吃早餐。
另據報道,某校體檢中,在一個有40名學生的初一班級里,竟有10多人患有胃病。
一杯熱乎乎的牛奶,一個雞蛋,幾片面包就是一頓十分簡單且有營養的早餐。那么是什么讓這些正處于成長期的中學生們連一頓早餐也不能“享用”呢?
“我想多睡一會兒。”江蘇省一名高三的女生這樣說,“我總是感覺很困,所以早晨的時間不想耽誤在吃飯上。”像這樣面臨學業壓力而放棄吃早餐的應屆畢業生不在少數。他們大多早晨一爬起來就去上學,有面包就帶上胡亂吃幾口,上課餓的實在不行再去買點零食。
“也沒覺得有什么不舒服,習慣了。”大多數學生這樣說。而一個已經上大學的山東女生則表示:“我們班同學中很多是這樣的,而且我知道,他們中很多人現在腸胃都不太好。”這位女生有堅持吃早餐的習慣,她認為,早起一會兒吃早飯,對一整天的學習都有幫助。“感覺精力會很充沛。”
另外一部分同學不吃早餐的原因卻讓人感到是“蓄意為之”。廣州某初三學生說,雖然每個月都有零用錢,但錢的用途要做賬給爸媽看。如果老實地讓他們知道自己剪了一個50元的頭發,那結果肯定是“受半天教育”。所以每次花了一些父母認為不該花的錢,他都會進行“技術處理”,用省下來的早餐錢“充賬”。男生泡吧打游戲,女生則以“減肥之名”省下錢買零食、雜志……早餐錢就被大家這樣“聰明”地挪用了。
一位湖北的母親就曾經氣憤地說:“我這才發現,我兒子把面包、雞蛋全換成汽車雜志了!”而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第一是孩子們對早餐不夠重視,第二就是家長們因為種種原因不能給孩子做早飯。
“早起一會兒給孩子們做頓熱乎乎的早飯,不但能夠促進他們的身體健康,還能讓他們養成每天吃早飯的習慣。”一位北京的母親對全國父母提出了誠懇的建議。采訪中,記者發現,有吃早飯習慣的人大部分都是因為小時候父母“給自己做早飯”,久而久之養成習慣。
“短期內,不吃早餐影響不大。”某醫院醫生告訴記者,“但是一二十年后,對身體機能的不良影響就會逐步顯露。”中山大學營養系教授蘇宜香在即將出版的《維生素礦物質全書》中也指出,中小學生正處于長知識、長身體、增強體質的最重要、最有利的時期。如果長期不吃早餐或者偏食,會造成營養不平衡甚至某些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缺乏,不僅不利于中小學生智力、身體發育,而且還會為成年后患高血脂、心血管疾病埋下“定時炸彈”。
(11月3日《中國青年報》張卓/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