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大學老師,這位在校大學生的“心聲”引起了我強烈的共鳴。可以說,她的心態在當代大學生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當前,在相當一部分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似乎是在“走過場”:老師照本宣科,學生聽得似是而非,不得要領。一些善于教學創新的老師,采用了各種多媒體方式
輔助教學,但是收效仍然不是很好。學生一門課學下來,也沒有多少收獲。只是知道了幾個名詞,會背誦幾段話,缺乏對理論實質的認識。
分析問題的癥結,就是如何解決理論聯系實際的問題。理論如何去回答現實提出的問題,如何指導大學生自覺地運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關鍵在于理論聯系實際。如何解決理論聯系實際,并且有效地解決實踐中的問題,應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的首要原則。
理論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理論知識的講授,不能走“理論———理論”的循環自證,而應該根據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要求,走“實踐———理論———實踐”的科學路子,起點不要放在課本,而是要放在現實生活中。
“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理論,必須體現于實際生活才能閃爍出理論的光芒。這就要求高校老師在傳授思想政治理論的時候,不要一味就理論談理論,要多結合實際,引導學生自覺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
在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充滿著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或多或少地給他們的思想帶來不確定的影響。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挖掘其中的積極因素,糾正、轉化那些帶有消極色彩的想法和看法。在引導學生完成從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應當鼓勵他們“帶著知識走入社會”,不僅僅是收集大量的感性材料,浮淺地了解社會,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用學到的知識去反觀“現象”。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鄧小平同志提出的“學馬列要精,要管用”的精神應當貫穿始終。逐步進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原則,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作者:高萌
北京農學院政法系教師)
特約編輯:張慶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