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康建報道:北京市教育部門為解決學校安全問題,近日規定市內中小學和幼兒園必須在校內安裝報警監控系統,在校園學生較多的重點地區裝上攝像探頭,隨時監測保證校園安全。消息傳來,廣州師生議論紛紛,“安全”和“隱私”成為議論的焦點。
近30所學校有攝像頭
記
者從市招辦了解到,如果單單比較學校監視器、攝像頭數量的多少,廣州絕對在全國名列前茅。
早在今年高考時,全市42個中學的定點考場,就有近30所學校建立了電子監控系統和網上巡考系統。通過安裝在各個教室里的攝像頭,學校和市招辦可以直接看到每個教室考場內部的情況,甚至可以觀察到考生的每一個小動作。
記者從定點學校考場得知,攝像頭平時并不打開,只在高考、中考、或者期末考等大考中使用,以監控考試中監考人員和考生的實時情況。
監控校園安全有必要
近期不時出現的校園失竊現象,讓很多學校的師生都感到有加強治安監控的必要,尤其是加強課間、放學無人時的監控。
東山區一所重點中學的校長告訴記者,學校準備在在通道、走廊多裝幾個攝像頭。他說,兩周前的成人宣誓日當天,東山口某中學的高中學生宣誓完畢回到教室,發現不少人的書包被翻開,錢包、手機不翼而飛;荔灣區某重點中學也出現類似現象,高二的兩個班在上完電腦課回課室時,發現原本緊鎖的窗戶被打開,書包里的貴重物品如MP3、銀行卡等都不見了。
學生感覺渾身不自在
荔灣區某重點中學一位失竊財物的女生在向記者報料時表示,盡管知道學校加裝攝像頭是防盜,但在監視器前,同學們都顯得渾身不自在。
在采訪中,部分學生提到曾發生在上海的“中學生接吻被學校曝光”事件,擔心自己在公共場所的行為也成為監控目標。
了解學生不能靠探頭
“用監視器來觀察學生,而不用溝通、交流來了解學生,這是一種教育的誤區,應極力避免。”芳村區真光中學副校長李愛華對“監控”的看法,代表了不少學校管理者中“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
她告訴記者,監視器用于監控學校安全,這很好;但如果用于監控學生,就會和學生造成對立,學生處于被監視的狀態下,肯定感覺隱私受侵犯。中學生在這方面更是十分敏感。
她指出,如果要了解學生的情況,途徑多得很,比如經常下班和學生溝通、談話,和家長、科任老師談話,進入學生的內心深處,這才是教育工作者最應該做的。
特約編輯:wgly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