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11月3日專電 黑龍江省曾經紅火一時的中外合作辦學,目前陷入尷尬窘境。
據黑龍江日報報道,截至目前,黑龍江省共批準獨立設置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17個;批準36所高校與12個國家開展多種形式的聯合辦學項目近百個。目前,聯合培養學生項目在讀學生約23000人,已
經有1300多名學生按計劃出國學習并繼續深造。
中外合作辦學利用外國優質教育資源、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在推動教學改革、培養人才、提高師資隊伍和學校的辦學水平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然而,由于缺乏中外合作辦學發展的整體規劃,相關的配套措施和管理制度尚不健全,辦學渠道過窄,合作模式單一,專業分布不合理,中外合作辦學強強合作、優勢互補的原則很難落實到位,甚至出現了偏差。部分中外辦學機構名存實亡,常年沒有相關業務;一些學校一味把中外合作辦學當作為學校籌集教育經費的主要渠道,據不完全統計,現在黑龍江省一些省屬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的收入已約占學校學費收取總額的50%。個別學校還存在低水平重復引進國外大學的問題。一時間,資質低下的“野雞大學”紛紛涌入。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學生出國深造率只有6%,絕大部分學生根本出不了國。中外辦學成了一種變相的“花錢買分”手段。
針對此種狀況,從11月開始,黑龍江省將對中外合作辦學進行大規模的復核審查。通過復核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將上報教育部備案,經確認合格的,由教育部統一頒發中外合作辦學許可證和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批準書;沒通過復核的,將予以撤銷和停辦。(完)
特約編輯 徐新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