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在探索活動教學中,對學生的操作,教師不能包辦代替,要讓學生自行探索。如,在學習“用一個平面截一個幾何體”時,教師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事先動手準備實驗所需材料。課堂上,學生思維空前活躍,通過小組討論,得出用一個平面截一個正方
體可以得到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還有的小組,思考為什么截面至多只能為六邊形、而不能是七邊形……在這種實踐活動中,學生發揮了主觀能動性,培養了思維的靈活性。
開展數學課外活動
數學課中有很多適合到社會中去考察的內容。以小組為單位走出課堂,到社會去感知,便于學生理解理論知識,鍛煉他們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激發創新意識,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的提高。因此,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科技活動,開展一些“小制作”“小研究”等,把學生的精力和興趣引導到健康向上、探索創新的活動中,將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教育作用有機結合起來,這樣做既增強了教育功能,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一種有效途徑。
構建新型評價機制
1.多鼓勵。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多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去評價,要善于發現學生探究活動中的創新閃光點,并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學生樹立自信心,激發他們創新的動機。
2.評價標準不求統一。不能只用教材“要求”這唯一的標準去評價全班探究得到的幾十個答案,因為這樣做既違背了“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原則,也影響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對學生的答案不作硬性統一要求,標準要因人而異。
(10月29日《教育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