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11月1日專電(記者高風)
一家玩具店里,最搶眼的位置上擺著一輛漂亮的充電遙控車,透明的包裝盒里看不到任何說明書,只是在盒子背面有一大段英文。有顧客問店主:“哪兒產的?怎么沒有中文標志?”“
進口的,賣得不錯。”“車上的電池每次充電需要多長時間?充好了能玩多長時間?”沒想到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竟把店主難住了,拿著盒子翻來覆去看了老半天,最后支支吾吾地說:“上面的英文說明應該寫得很清楚,我看不懂,你回去找個懂的人問問就知道了。”
其實包裝盒上的英文說明只是在標榜自己的東西質量如何上乘,動力如何強勁,惟一有用的就是一句標在角落里的“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至于其它應該讓消費者知道的東西,如廠名、廠址,根本就沒有。
據了解,兒童玩具市場上這種“假洋鬼子”目前不在少數。太原市質監局在對兒童用品市場的檢查中發現,兒童玩具沒有中文標志和警示標志的情況非常多。其中電動玩具和塑料玩具外包裝不符合國家標準的情況最嚴重。記者在太原市某小商品批發市場一兒童玩具批發點看到,花花綠綠的玩具絕大部分都沒有廠名廠址,也沒有說明書,更談不上注意事項、適用年齡等說明了。有的僅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洋文,據透露,這些玩具大多是從南方一些小廠過來的。
小商品批發市場“假洋鬼子”兒童玩具泛濫,正規的大超市、商場的情況也不樂觀。太原市質監局在某超市檢查發現,許多中國制造的玩具只有英文說明,沒有中文標志,甚至連廠名廠址都沒有。根據國家最新出臺的強制性標準,兒童玩具必須有詳盡的使用說明。但采訪中發現,除了一些大商場出售的比較復雜的玩具合乎標準之外,其余的包裝盒上多為英文和日文,偶見中文,也只簡單幾句。對照此標準,盡管市場上兒童玩具種類繁多,但真正合格的產品卻寥寥無幾。
業內人士在揭露其中奧秘時說,在國產玩具上標外文,是目前玩具生產企業經常玩弄的把戲,可以讓一些玩具生產小廠渾水摸魚,使玩具看起來有檔次,價格也可以相應往高叫。因此顧客最好選購正規廠家的產品,不要只貪便宜,買回不放心的玩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