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因成都市公交車接連發生數起交通事故,成都市公交集團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引咎辭職;自貢“3·31”特大交通事故發生后,28名事故責任人被給予黨紀、政紀處分,3名事故直接責任者被移送司法機關;沱江特大水污染事故后,川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引咎辭職,總經理等5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
機關……不少官員感嘆,“現在當官的風險太大了”。(11月1日《四川日報》)
這些官員的感嘆當然不是無中生有,在“官員問責制”被逐漸引入、監督的力度逐漸加大、權力責任一致的觀念被逐漸接受的大背景下,官員的風險與以前相比的確是在加大。
但橫向比,官員的風險仍然不能算高。與動輒以鮮血或生命為代價的礦工、民工等相比,官員可以說是安全系數相當高的職業,倘若一個官員付出了生命代價,那么也算是曝出了一大新聞了;與每年全國幾百萬的下崗工人相比,官員被免職或是開除的人數更是寥寥無幾。
顯而易見,官員的風險沒有達到或跟上整個社會的職業平均水平,在風險較小的情況下,就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太平官”現象,存在著濫用權力、對人民敷衍塞責的問題。這樣的例子并不少見,北京市人大的一項調查發現,有超過六成的被調查市民認為,目前行政機關的服務態度差,調查者中有64.66%的市民給了最低分1分,約11%的打了2分,只有11.31%的市民選擇了最高分5分。
這個數字與商業領域的服務滿意率相比是非常低的。而在十幾年前,商店里服務員的態度同樣是冷冰冰的。驅使商家發生變化的動力在于服務員的個人利益與他對顧客的態度有著密切的關系,好的態度就可能帶來更多的銷售額,帶來更多的利潤,從而為自己帶來更多的薪水和晉升的機會,個人利益與服務態度被有機地結合了起來。行政機關與商家雖然不同,但依然可以對官員進行約束,強化責任意識,把官員的個人利益與服務態度、工作效率等結合起來,推動行政服務態度的改善和服務水平的提高。
現在的情況是,官員只有在嚴重違反紀律或是違法犯罪下才會受到懲罰,北京六成市民對行政工作服務態度不滿,也不會有哪一位官員因此而負責任,更不會影響官員的正常薪水發放和職位晉升。所以說,在官員眼中當官風險太大,但在老百姓眼中,當官的風險還遠遠不夠。(劉培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