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生產源頭、抓“菜籃子”和出口產品、抓藥殘指標控制
本報訊 近幾年來,我市以實施“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為契機,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突出抓生產源頭、抓“菜籃子”和出口產品、抓藥殘指標控制三個重點,在確保城鄉居民食品安全的同時,還增強了農產品
國際市場競爭力,推動了產業結構調整,促進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按照“有標貫標、無標制標、缺標補標”和“先重點產品后一般產品”的原則,我市先后收集編印了73項與青島農業相關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印制了2000冊標準匯編和近萬冊農業標準化知識簡明手冊,發放至基層單位,方便農業管理干部和技術人員學習、掌握和貫徹。同時,根據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市政府制定了46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修訂了6個地方標準,并組織、指導各區市制定了103項名特優農產品地方標準,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提供了技術基礎和依據。
建立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體系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重要環節和手段。近年來,我市投資近千萬元,完成了青島市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的建設,且具備了法定監測資格,被國家農業部確定為部級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成為全國33個農產品食用安全定點檢測中心之一。同時,指導和幫助五市及城陽區建設開通了農產品質量監測站,并開展了正常檢測工作。
我市還及時將農技推廣隊伍的工作重心轉移到普及農業標準化知識和加強農業質量安全管理上來。為充分發揮各級農業專家隊伍的技術特長和服務功能,我市農業系統在全國率先成立了專家技術指導組,對全市重點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實行專家技術指導責任制,指導生產基地按標準化要求組織生產與管理。目前,市級農業部門已組織具有高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對應指導100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各區市也組織了150余名具有中高級職稱技術人員對無公害生產基地進行技術承包,為促進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同時,我市一直把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作為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的突破口和切入點,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突出重點、抓點示范”的原則,制定了發展規劃和進度計劃。目前,已創建青島市級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100處,規劃面積140萬畝;縣級基地38處,共37萬畝。同時,膠州、萊西、即墨三市還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和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區。
近年來,我市還堅持把農產品質量認證作為推進農業標準化、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來抓,無公害、綠色、有機等產品認證管理全面推進。自2002年以來,我市根據省農業廳的委托授權,先后認定了37處“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的90個“無公害農產品”。目前,已全部通過轉換獲得全國統一標志使用權。同時還爭取到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的委托授權,負責青島轄區內的綠色食品認證申報和標志使用管理工作。截至目前,已有22家企業的46種產品獲得了國家綠色食品認證;5家企業的7個產品通過了農業部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質量認證。(本報記者梁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