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北京10月29日訊 記者丁偉報道:10月30日是希望工程實施15周年紀念日。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負責人今天在京宣布,希望工程自1989年10月30日宣布實施以來,累計接受海內外捐款25億多元,改變了260萬名貧困學子的人生命運,資助援建了11266所希望小學,已逐步形成了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資助
體系。
據統計,希望工程的資助對象中,80%的希望小學和受助生分布在中西部貧困地區,按照目前我國農村小學總量計算,在每100所農村小學中,就有2.5所是用民間資金援建起來的希望小學。
15年來,希望工程激發起社會各界捐資助學、投身公益事業的熱潮,社會影響不斷擴大。聯合國授權機構———中國科技促進發展研究中心公布的評估報告表明,在我國29個省會城市的16歲以上居民中,知道希望工程的占93.9%,以各種方式參與希望工程的占63.5%,希望工程已成為我國社會參與最廣泛、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民間公益事業。
從在貧困鄉村援建希望小學到在中學、大學設立“希望之星”獎學金,從“遠程教育計劃”到“助學進城計劃”,15年來,希望工程不斷創新助學模式。截至目前,希望工程為13萬多名家庭貧困、品學兼優的大、中學生提供了“希望之星”獎學金;援建150多個希望網校,幫助農村師生上網接受遠程教育。“希望工程助學進城計劃”從今年1月啟動以來,已在全國27個大中城市資助農民工子女2萬多名。
特約編輯:張慶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