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人事部日前非常低調地暫停了一項開展了9年的工作———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暫停審批,并在湖北、上海、四川、黑龍江等4個省建立評估試點,醞釀已引入博士后工作站的退出機制。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全國博士后管委會會議上了解到,據促使人事部暫停審批的原因,是目前各企業博士后工作站普遍
存在的空巢化現象。最新調查發現,我國已設立的1018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約有400多家只是一個徒有其名的空巢。
企業界人士認為,博士后大量留校阻礙了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同時高校聚集大量博士后,難免會養懶、浪費人才,并滋生學術腐敗。
人事部在會議上表示,今后將把博士后工作的重點從擴大建站規模,轉移到提高質量上來,適度控制新增設站數量;進一步完善相關管理規定,建立博士后站評估考核制度,逐步建立退出機制。
目前,全國共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363個(設站范圍是高校和有博士點的科研院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18個(設站范圍在大型特大型國有企業、高科技企業、生產型事業單位、高科技開發區、留學歸國人員創業區等)。
博士后留高校寫論文名利雙收
在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愿意留在高校校內流動站的博士后占到了總數的90%以上。江蘇江陰雙良集團博士后孫文哲分析說,出現博士后愿意去大學流動站不愿進企業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在于博士后培養與評價體制偏重論文成果,令企業對博士后失去吸引力。此外,去企業工作站做項目既要擔當市場風險,又需要具備實踐應用能力,挑戰性大。
孫文哲說,博士后在大學每月可拿一兩千元工資,如果每年能發表幾篇論文,還可收入數千至數萬元。此外,博士后還可以接受企業的一些科研課題,收入也不少。博士生畢業后留在高校可以說“有論文,見效益,評教授,評博導,名利雙收”。
企業不少博士后動手能力差
博士后重在培養,但許多企業老總要博士后馬上解決企業技術上的大問題,當達不到這種效果后,便失去了興趣。更有部分企業用博士后來撐門面。
而一位民企老總則說,他發現不少博士后論文寫得好,實際行不通,而又不愿做小事,只好當擺設。
此外,政府、企業、學校三者原本應該為推進博士后工作站建設一齊努力,現在卻像三匹馬各跑各的道,各為各的利益,沒有形成合力。(特約編輯reali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