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國高校擴招以來的又一個大學生就業高峰年。作為一名資深教育官員,同時又是一位大學生就業問題專家,原國家教育部副部長、現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周遠清先生對當前我國大學生就業問題以及高等教育狀況的看法,特別引人注意。
昨天,在為應對大學生就業高峰年而舉行的2004中國大學生就業高峰論
壇上,周遠清用《科學發展觀與中國高等教育》的發言,向他所聚焦的三大高教積弊進行了毫不留情的抨擊……
【觀點一】文理分科:“一重一輕,這是一種非科學的理念,是非科學的觀念。”
他指出,目前教育界存在著兩種不科學的教學方法,一是高中階段對學生進行文、理分科,二是過分宣揚重理科輕文科。他說,高中階段正是學生精力充沛學習知識的時候,教育機構過早實行文、理分科,不利于學生形成全面的知識結構,從而使學生的知識面被人為地縮小、框死。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理工科大學生正成為人才市場需求的主力,這種形勢不僅使重理輕文的現象日益突出,也造成了人文學科畢業生就業困難。
關于重理輕文的現象,周遠清舉例說,有個很大的學校,一位教授當年考高中時就經常在報刊上發表文章,因為他的父親重理輕文,就考了水利,并成了這個學校的教授,后來這個學校成立了文學院,請他做了文學院的院長,這就是一種重理輕文的思想。他說,重科研輕教學,這是我們碰到的很大的問題。世界上一流的大學有很多有名的教授主動地去教基礎課,在中國這個就很難。一重一輕,這是一種非科學的理念,是非科學的觀念。
周遠清提出,其實學生的就業觀是社會就業觀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社會對此有了清醒認識,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對文理科結構的認識。為此,周遠清直率地表示,目前教育界必須拋棄“要滿足全國人民上大學的愿望”這種大躍進式的口號,應該扎扎實實地發展各類基礎教育,適應國情,盡最大可能滿足人們各種教育需求,為人們提供各類教育、培訓機會,這樣才能創造出一個良性的教育、就業環境。
【觀點二】教學質量:“一些學校沒有教學條件還盲目地設置學科,不考慮社會用人需求,簡直是誤人子弟。”
周遠清說,目前在教育界,高校所收的費用中學生所交的費用占到了60%至70%,而根據國際教育界慣例,20%至30%才是合理的比例,F在,有些高?拷栀J蓋起了漂亮的教學樓,但里邊卻是空空如也,甚至有些學校師生比例達到了1:30,師資力量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一些學校沒有教學條件還盲目地設置了學科,不考慮社會用人需求,簡直是誤人子弟。這些現象折射出的是教育界與社會需求的脫節。他憂心忡忡地提出,如果這種情況繼續發展下去,學生上高中要交錢、上大學要交錢,畢業了還找不到工作,會不會引起新一輪的厭學情緒的蔓延?
針對這個令他擔憂的問題,周遠清深入解釋說:1992年,當時的形勢就是厭學,那時大學生給公司做推銷員。當時我就講到師資投入不足、經費不足、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學生的學習經費也不足。三種情況,一部分學校教育質量滑坡,一部分是嚴重滑坡,一部分有滑坡的趨勢。他說,這個問題很難爭論,教育部門要盡快地研究這個問題,去研究解決當前的問題,沒有必要去爭論,F在教育部門進行了很多的改革,這些改革還沒有到神經末梢,但是對提高教育質量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周遠清認為,其實高校規模擴大,說明教育機構正盡可能滿足一部分人接受教育的需求。此時,高等教育管理部門應該考慮如何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學質量是解決目前教育機構與社會用人需求不對口的一個突破口。
【觀點三】專業結構:“有條件設置專業的學校也應考慮優勢互補,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切忌無謂的盲目與浪費!
針對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嚴峻形勢以及形成原因,周遠清說,對高校專業目錄結構的調整勢在必行。他提出,專業目錄結構的調整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本科生的專業面要拓寬。
他說,現在本科生的知識面趨于狹窄,缺乏寬泛的基礎科學教育,這樣容易使本科生的知識面過于單薄,只有加大他們的基礎教育面,才能使他們在專業面上有更快、更寬的提高,這也可以為今后本科生的就業打下較好的底子。
二是調整專業人才培養結構。周遠清特別強調“培養”二字,他說應該關注培養高校的專業人才數量與社會需求的對口程度。
三是調整學校專業設置結構。他認為沒有教學條件設置專業的學校就不要硬著頭皮建專業,否則太誤人子弟。有條件設置專業的學校也應考慮優勢互補,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切忌無謂的盲目與浪費。(江南時報記者
姚萍娟)
特約編輯:張慶德
|